你有没有遇过这么一类人
若干年前你们的关系还算不错,可能当时他比较优秀,所以在若干年后的今天,他和你的交往中总是带着一种傲慢,你认可他的优秀,而他却从来都看不到你的努力,永远以为自己高高在上。
故事是这样的
我和他是同学,上学那会他比较优秀,也不算多么优秀吧,只是比我优秀而已。在班里算是略有文采的一类人,各科的成绩比较好,其他的也没什么特长了,学生时代不会打篮球也不会踢足球的男生也没有什么粉丝。
后来他上了一所985院校,一路保研下来留校做了一名优秀而光荣的大学辅导员。每天在社交圈里各种心灵鸡汤,有时候觉得一个大男人强行灌输鸡汤也是怪怪的。不过那个时候我对他的认识一直还是以前那个比较优秀有些文采的人。
直到,我上研的时候。上研比较晚,中间上过几年班。那个时候他已经当上了辅导员,当时他们学校辅导员刚好要来我们学校培训。所以就联系我了,意思大概是他要在我们学校培训,但是他不想去,又要签到,让我帮忙去签到,还有免费的午餐,哦,天哪,免费对我来说诱惑力好大呢,所以我很愉快地拒绝了他,因为我当时想多少年不联系,一联系还是如此口吻,还午餐呢?我真稀罕,呵呵。大家可能觉得我没必要生气,是呀,我当时没生气,只是因为连锁事件才对这件事也有了偏见,当时我只是拒绝了,因为他像领导一样让我帮忙的语气,我觉得不舒服。我们导师让我们干个啥还客客气气呢,他以为自己是谁?
你生活中也一定遇到过这种,喜欢命令你的人
第二件事是这样的,经过第一次拒绝之后,他大概是感觉到了我与过去不同了吧。以前我可能是那种任人宰割的人吧?第二次聊天的时候他很客气,问我住哪,我说在北郊,然后他说有空的话聚一下,老同学好久没见了等等,这次的聊天还算是愉快吧,起码客客气气,我们又没那么熟,客客气气才是应该有的态度。
然而,大概一个星期后,我刚从床上爬起来,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准备刷牙,收到他的信息,:“你啥时候能出来,我在北郊”我以为他发错信息了,没有回复,但是隔了几秒吧,他又发:“我就今天有时间,我在凤城五路,你啥时候过来”,哟,拜托,您是我客户呢?我回复:“不好意思啊,有点事走不开”没想到人家开始埋怨我了,怪我这个那个的,还说让我直接出来,还质问我上次不是说约一下吗?我操!直接要爆粗口了,你一个星期说的一句客套话,我特么还当成日子过不成?我后来还贱兮兮地跟人说不好意思之类的话,现在想想,还真奇怪。
我以为他只对我是这样一个态度和行为方式,所以内心充满对未知事件的好奇,就偷偷八卦了几个老同学,果然傲娇和自以为是的人是不区别对待他人的。这样也好,起码不喜欢他的人不止我一个。
后来断断续续又联系过几次,每每都是不愉快地结束。默默地屏蔽了他的社交圈,当时我一直搞不清这种人的优越感是怎么来的?说句不好听的,谁也不比谁差。不过现在我对这件事情有了不同的理解,那么骄傲,眼里没别人的人,而内心可能是极度的缺乏自我。
佛洛依德的人格理论中,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理论。
所谓本我,指的是最原始的我,在一般意义上的理解上,可以理解为天性、本能、自然思维规律等等,"本我"是追寻快乐的,是避免痛苦的,是无意识、无计划的,它遵循快乐原则。比如,婴儿生而会哭泣、饮食;比如,人生而喜欢享乐--从本源意义的角度考虑,这和动物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
而自我,指的是"自己"这个意识的觉醒,是人类特有的自我探寻的开始。一个婴儿刚生下来是只有"本我"而没有"自我"的,但是当他开始探寻"我是谁"这个概念的时候,他开始真正的成为一名"人"。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的便是周围环境在大脑中的不断映象,所以"自我"可以称为"在现实环境约束下的自我"。比如,婴儿饿的时候会哭泣,要求吃奶,这是"本我";当我们饿了的时候就要去花钱买东西而不是碰到可以吃的东西拿来就吃,这就是"自我"。因为自我意识具有"避险性",我们意识到如果只吃东西不给钱会被揍,为了避免这个结果,"自我意识"要求我们给钱,自我遵循着现实原则。
而超我则遵循道德原则,指的是泛道德、伦理角度的"我"。如果将本我概括为"我想要",那么自我就是"我能要",而超我则是"我应该要"。超我的形成是外部环境,尤其是道德规范、社会取向等的影响下,作用于本我的结果。"超我"的特征是追求完美--一种本性得到满足,现实能够允许,自我高度赞扬的心理集合。
人生的道路便是从本我到自我,然后再到超我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必须经历这三个阶段,但是未必每个阶段都是完整的,"三部曲"的衔接可能也不会泾渭分明。
我的这个同学吧,说不上自私,但是有一些自以为是,至今还活在本我阶段,做事情凭自己喜欢,不考虑对方感受,看来自我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超我就更不必提了。
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人,也许他真的高人一等,又或许只是虚张声势,别在意,他自己没发展好,也别以为他看不起你或者针对你,他只是活在我们最初的状态而已。
所以别以为自己是谁,有时候你就是个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