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过一次机会听张老师的课,却因为一些俗事没有善始善终,所以这次看到预告就决定一定要学习!结果今天在看直播时却重蹈覆辙,心中甚是不畅!在应付完了俗事之后我终于可以静下来享受王老师的课堂了!
王老师的课整节课娓娓道来、层层深入,把作者的人生百味,把把学生的朗读声情演义,把学生的点滴感触与精准表达,都融汇在老师这条不断向前奔腾的引导的溪流里!她们在这沉淀着广博积累与人生感悟的水流中顺流而下,直到汇入文学境界的大海!一切都那么的自然而然却又不得不让人惊叹!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有一遍遍的朗读与深情指导;没有对作者的生平简介只有对他人生故事的融会贯通;没有煽情只是情感的真实再现,没有急促只是一再强调慢下来,没有隔阂让你觉得一切都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我们依然可以真真实实的走进遥远的古人的灵魂里!
王老师有作者苏轼写月的诗词入手!
感叹人生的《水调歌头》
悼念亡妻的《江城子》
送别友人的《虞美人》
走进《记承天寺夜游》,张老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相识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感悟重点字
由这些词去理清文章
把这些理好的线放回文章里
抓住关键词“闲人”走进文字
单从“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这个时间张老师就很自然而奇妙的把学生带入苏轼!张老师先让学生读,然后记住。告诉学生苏轼的这件事发生在这个时间,却又告诉学生这晚根本什么事也没发生!因为月色走进千家万户,采访了“元丰六年”时的一个官员(班里一个男同学)告诉他那段时间他有很多案件要处理,问他:你是否记得“十月十二日”那晚的月色?“官员”说他不记得,只知道很多事忙不完!张老师还采访了那时的一个最近生意不太好的大商人和一个屡试不第又逢大试的读书人!以此来衬托苏轼对这晚月色的情有独钟!多么让人惊叹的引导,孩子能不懂吗?
张老师又让学生从字词里去发现、感悟苏轼与张怀民的“知己”情怀!学生不仅在读中找到了“遂”“寻”“亦”“相与”而且都阐述了自己的理解!一个找到“寻”字的女孩子在解释时说,如果不是知己随便看看就行了,因为是知己所以死也要找到他,所以用“寻”!虽然张老师说童言无忌,但我认为这就是孩子的理解,我想张老师也是认同的!
而在引导孩子理解“庭下积水空明”这句时张老师专门在学生读懂后出示了加上“月色”二字的句子让学生感悟:该不该加上“月色”二字,为什么?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苏轼肯定也考虑过这个问题,苏轼没加,我们加上不好吧!接着第二个孩子说不能加,加上没有神秘感!第三个孩子说如果加上就没有意境了……张老师顺势引导孩子所以课前我们在读“积水空明”时让你们大家说了“空明”的近义词,能把它换成其他的词吗?学生顺利成章的就说不可以,因为这里是形容月色而不是形容水的!好佩服我们的孩子,更在心里赞叹张老师的高明!
张老师在最后合的部分又把眼光聚焦在“闲人”上,但他没有解释而是让孩子们看了对苏轼和张怀民的注释,聚焦“贬官”二字,引出一段关于“乌台诗案”中有关苏轼的视频!让学生在看完后从讨论自己的心情去感受苏轼的不幸!
张老师带着学生对苏轼满腔的同情从新回到文章,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纯净,因为我们并不能从中读出苏轼任何的抱怨与痛苦!此时张老师说这就是“闲人”!同学们带着苏轼的不幸与心的明净写写苏轼想说的话!有几个同学写得相当好!记得有个同学说我虽然被关进监狱但是那么多人为我求情,最后没有被杀只是贬官,我应该感恩!何况天上知己般的月色和地上的知己张怀民都来与我为伴,我真的心情舒畅!这俨然一个苏轼了!而张老师的一个“闲人心境如积水空明”依然饱含万千情意!
课堂在张老师的一个悠长的问题“你想做这样的闲人吗?”里结束,张老师告诉学生不急,也许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回答!这难道不是人生的思考吗?
张老师的讲座真是精彩,针砭时弊!最喜欢他那句:技术本身没有灵魂,文化底蕴才是灵魂!比如:部编一年级教材上册的第一篇课文《秋天》张老师说到了大雁南飞,他说这不仅是自然现象,也是美国,欧洲等地方没有而中国才有的中国文化!还列举了《西厢记》和一些诗词里的大雁意象!更重要的是张老师用一个“大雁为你在外的妈妈传书”的情景已然把一年级的孩子带进了中国人的独有文化领域!太让人感动!还把这篇课文里需要四会的生字归类,用出示其篆体形象归类,“巳”胎儿,“子”出生了的孩子,“人”侧站的人,“大”正面站的人!如盘古那样顶天立地的人!这便是我们的文化,难道你不惊叹吗?难道你不愿意去走进她,学习她传承她吗?我想任何一个正真的中国人都想!这是我们的根!
最后张老师以宋代教育家,思想家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结束,希望我们在现在中国伟大复兴的时候得以实现“张子”在千年前的梦!我们将在像张老师这样的人的带领下共同努力,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