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前两天,听了一堂老教师的课。早在五年前,我就听过他的课,觉得当时他的课讲得非常精彩,板书漂亮,学生积极配合,他曾一度成为我心中的教学楷模。哪知道,这次重新听他的课,竟然没什么感觉。无论是教学语言、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板书设计等,还是导入问题的方式、提问与反馈技巧,都与五年前的雷同。怎么会这样?
由此,我联想到这些年来,听过许多课,大多数主讲教师都是一成不变地"坚持"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上课方式几年内都没有多大的改变。回想自己七八年的教学经历:刚走上讲台,有一股钻研的劲头,详细编写教案,深入思考自己遇到的问题,的确在教学上下了一番苦功夫。三四年之后,一方面由于每年都教同样的内容或者相同的学生,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在学校里承担的其他任务越来越多,导致重新备课、研究教学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有时候就搬出以往的教案上一遍。有时候在课堂上,虽然行为上还能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但脑子里却还在想其他的事情。
在某种程度上说,自己也像这位老教师一样了。有时候,我发现,用一些老办法、老技术,对新的学生的确很难奏效。不仅如此,我时常力不从心,感觉在思想、观念等方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谈及师生关系的处理,对新教学技术或手段的掌握,对新的课改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理解,我越来越不如新教师。不禁会设想:几年之后,我会落伍吗?
问题:
1.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这位老教师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具有怎样的阶段特征?
2.结合你的观察和经验,谈谈导致教师在业务上停滞不前的原因有哪些。
3.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你会给这位老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什么样的建议?
1、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这位老教师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具有怎样的阶段特征?
第一问的回答:这位教师处于的发展阶段分析:
依据“教师发展阶段论(伯顿、1997)”,这位教师目前正处在“求生存-调整阶段-成熟阶段”中的“调整阶段”。因为他已经掌握了必备的技能,但是尚未突破继续深度发展的瓶颈尚不足以达到成熟阶段。
依据“教师职业周期动态模式(费勒斯,1985)”,这位教师目前正处在“职前教育阶段-入职阶段-能力形成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职业受挫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职业低落阶段-职业退出阶段”中的“职业低落阶段”。因为他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驾轻就熟,卡在“突破”,并且已经产生自我怀疑和倦怠。
依据“教师职业发展模式(司德菲,1989)”,这位教师目前处在“预备阶段-专家阶段-退缩阶段-更新阶段-退出阶段”中的“退缩阶段”。因为其长时间对本职工作的驾轻就熟,度过胜任工作的专家阶段。但是因为对新一代学生的交互中尚遇到问题,开始质疑自身,未能及时处理好自我突破。所以,综上老师处于退缩阶段。如果解决了自身的热情和继续钻研克服瓶颈后,他将重新进入更新阶段。
依据“教师职业周期主题模式(休伯曼,1993)”,这位教师目前处在“保守和抱怨期”,因为他能够驾轻就熟他的本职工作。但是会有倦怠。
第二问的回答:具有的阶段特征综述如下:
当前,这位教师所处的状态:
一方面,教师技能得到一定造诣,经验丰富,对教学活动轻车熟路,对教学环境了解与熟悉。
另一方面,长期处于这种对教学工作本身驾轻就熟,但是又不能突破继续深度发展的瓶颈阶段。教师可能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或是产生教学上的挫折,工作满足程度逐渐下降,业务上停滞不前,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会落伍。
2、结合你的观察和经验,谈谈导致教师在业务上停滞不前的原因有哪些。
答:
主观原因:
缺乏对职业生涯系统的规划。尤其缺乏对职业目标达成的管理。经过长时间的驾轻就熟,工作变得枯燥时,没有很好的进行复盘分析和总结,没有给自己树立很好的目标。其中,目标应该包括:弄清楚我下一步要干什么,近期、中期、远期我要达成怎样的成果。缺乏这种自驱力和主观能动性。
没有继续保持学习和钻研的状态。持续吃老本,停滞不前。
对新鲜事物对教育工作的掌握上更新知识不及时。综合新一代学生的特点,缺乏研究和跟进,没有跟上新一代教学方式的脚步,在与学生同频的角度,对适应新环境变化的纬度略有落后。
客观原因:社会环境、教学设备及教学方式的更新换代、学生群体特征的更新换代、机遇、机会、人际关系等发生的变化。都是导致该名教师停滞不前的部分原因。
3、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你会给这位老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什么样的建议?
答:
做好个人职业发展规划。采用5W1H规划法,清晰描述出自己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谁去做,如何做!
清晰个人阶段近中长期的发展目标。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并通过合理的目标管理方式,激活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兴奋度,重新达到巅峰状态,继而突破瓶颈。
对于遇到的问题不要进行回避,要进行直面突破。突破了问题也就增加了自信,逐渐找回状态,进入巅峰阶段。
接触新事物,更新新教学技能。
对于学校管理,设置合理的KPI或者其他激励措施。能够从导向上引导教师们做更有益的工作。
对于学校管理上,设置集中的问题复盘和管理小组,报团取暖,相互协助分享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学校管理上,对教师的课业负担进行合理的分配。尽量保障好教师本该有的精进课件、精进教学方式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