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很努力、很勤奋,却怎么都拿不到好的结果,而还有一些人,他们看起来其实很轻松,却总能拿到很好的结果。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现象呢?其实最大的原因在于,大多数人容易走入一个误区,他们的观念里会觉得只要勤奋,就能有所成就。所以也一直坚持这样去做,殊不知勤奋前面还有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思考,动脑筋。
也就是说,当你不动脑筋的盲目勤奋时,就相当于是有了目标,却没有方法一样,最后导致目标永远达不成。
比如你要去一个地方,却只是凭感觉走,也不查一下具体应该怎么走,结果走错了方向,导致要去的地方最终没去成。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举个育儿方面的案例: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始终用自己固有的观念去管教孩子,每天围着孩子转,不停地鞭策和监督孩子好好学习。可是当孩子达不到自己所期望时,就开始各种打骂、吼叫孩子,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孩子也因此对学习更加抵触。
在我们看来,父母们是很勤奋地管教孩子,可是结果却很不理想,主要根源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思考对于教育孩子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更合适。
反之,善于思考的父母,他们在育儿的道路上就轻松很多,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是有所成就。
再举个例子:
有个14岁的孩子,上了中学以后不爱学习,整天幻想着当赛车手,成绩也开始一落千丈。爸爸知道后,没有对他提要求,而是跟他打了一个赌,说:“你崇拜的赛车手曾经考过零分,而你却从来没有,不如你考个零分来,从此我就不再干涉你的学习?否则,就按我的要求去做。当然,前提是不能交白卷,不能空题,不能逃课。”
孩子想这也太容易了吧,只要把错的答案填上去不就可以了吗?结果一试,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孩子突然意识到,原来只有当自己全部都会做,才有可能考到零分,所以为了不输给爸爸,他不得不好好读书,也终于在一年以后成功地拿到第一个零分。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爸爸就是著名的作家刘墉,他有思路,有方法,没有任何打骂,唠叨,就轻松地让孩子做到努力学习。
而故事中考了零分的孩子正是刘墉的儿子刘轩,刘轩后来还成为哈佛大学硕士、剑桥主持人和作家。
正是因为刘墉在育儿过程,善于思考,不盲目教育,所以轻松帮助孩子获得成功。
通过这个例子也进一步验证,想要取得成功不仅要有勤奋的精神,更要有不断思考、总结的能力,只有做到这样才是有用的勤奋,不然所有不动脑筋的勤奋都是白费力气,也其等同于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