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顾名思义,是我的历史随笔,所要写,都是我读史思史的心得,今天这一篇,可谓好戏在前头,算是我读中国古代史最大的别出心裁之体会。
宋王朝,被贬称为”陋宋“,”弱宋“以至于看似富裕其实钱没花到到点子上的”贫宋“,在笔者个人看来,这些基本上都是成立的,若以大一统王朝的标准而论,宋在很多指标上都是中华帝国历代王朝中的下品甚至末席,但如果换一个标准呢,宋王朝还会显得这么不堪吗?
我们都知道秦汉可以算作中华帝国的古典时期,隋唐可以算作中华帝国的中世,明清可以算作中华帝国的近代,那么宋王朝应该在哪个位置呢?
在我个人看来,秦是战国时代的暴力结束,和汉王朝的不可或缺但短命的先驱,隋朝则给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画上了句号,并以一种近乎自杀的方式成为了唐的先驱,可明清都是长命王朝,它们之前的那个该有的,肩负着继往开来的使命的过渡性王朝是谁呢?
估计看到此处,有读者要笑话笔者的弱智了,那个王朝肯定是元啊!野蛮而短促,奠定了行省制等诸多对后来的中华帝国至关重要的制度,不是它又是谁?
不知道大家晓不晓得”日月重开大宋天“之说,在精神气质上,在文化脉络上,明其实是想继承宋的,虽然元是对它的直接的,近世的影响,但明清确实要与宋更有文化上的亲近感。
“ 往彼端去是危险的,停在半途是危险的,向后瞧望也是危险的,战栗或不前进,都是危
险的。”用尼采的名言来形容宋,以及秦和隋,都是恰当的,作为过渡者,它们在宽猛之间,缓急之间,几乎不可能把握那个度。
作为由乱向治的转折点的宋,在方向的选择,节奏的把控上,远胜于在人们印象中武功赫赫,政绩斐然的隋与秦,所以才得享两百年国祚,但无比讽刺的是,也正因为如此,它也被一些过渡性王朝不可能解决的问题长久地折磨与羞辱着,落下了个窝囊的名声。
隋与秦,为了定乱止戈,收束人心,革新制度,四面出击,大兴水利土木,消耗民力的同时也触动了许多势力的核心利益,加之不遂人愿 地到来的灾荒,与君主的任性而为,都踏上了速亡的不归路;而反观宋,立国之初便不遗余力地“去军事化”,哪怕是在宋太宗的对辽作战中都不肯选大将以为方面之任,最后导致宋王朝变成历朝历代的统一王朝中军事实力在开国后萎缩得最快的一朝,尽管如果稍微深入研究,便会发现宋朝武人的心气与地位并非像一般印象中的那样的低,宋王朝的“崇文抑武”也是有限度,有条件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宋王朝确实是历朝历代中开边乃至守边之心最淡的。
不止如此,宋王朝还是历朝历代中,帝位传承最稳定和平,皇帝权威最不受挑战,同时士大夫地位又最高的一代,可能有人会将此归功于“太祖誓约”,但现在的研究基本上都认为,与其说是因为赵匡胤承诺了宋王朝对士大夫的宽和态度与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非暴力基调,还不如讲是所谓的“唐宋变革”到了这个时期,中华帝国必将迎来一个士大夫的时代,这个真实性待考的太祖誓约,更像是在两宋成为了皇帝的共治者的士大夫集团所虚构的历史神话,宣告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转折的到来,其实不用等到日本人所说的崖山以后,太祖誓约之前的中国和之后的中国,已经是截然不同了,因为士大夫们无论如何,在本质上都不会危及皇权,他们当道的王朝,皇权必然得以伸张,这也给宋以后的皇权不断膨胀奠定了基调。
所以世事就是这么诡异,宋王朝过于优秀地完成了它的转折,以至于它本身竟然奇迹般地得以长久地存在,从而也把它作为一个过渡性王朝的不成熟和无能为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敢让武人过度得势,却又没有发展出后来的文人统兵制度;成功地驯服了自中晚唐以来令皇帝寝食难安的骄兵们,却搞出了无比失败的军事体系;文化不可谓不灿烂,却不像明清那样有一大帮虽然看着讨厌但对于提供社会结构的刚性不可或缺的道学家;经济不可谓不发达,却迷信所谓的“新政”,走上残民以为功的道路......所以,宋王朝还是不够好,终究没能达到一个真正的大一统王朝的及格线。
宋王朝的哲学,说得重一点,就是“苟活”,对于核心矛盾,采取鸵鸟政策,和那些会导致过渡性王朝迅速灭亡的危机熬日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辽,金,西夏确实是败给了宋。笔者虽不认同这种哲学,却无法否定宋王朝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