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 【无人机世界】 李洪涛
这个周一的一大早,跟【无人机世界】的李洪涛碰了一下,这是我们跟踪了18个月的项目,去年我帮他跟一个老朋友拉了条线,打算一起合投他,现在感觉时机比较成熟了,他的估值也很合理,而且行业里开始有一些战略资源方也想投,在这个时间点上来看,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个事情。
一直以来,我都把【投缘帮】作为一个连接器来看,我们做的首先是连接,通过与每个创业者的连接,输出我们的创业价值观和方法论,也为我们自己拓宽视野提高认知打开一扇窗。在李洪涛加入投缘帮之后,他对创业的认知在不断提高,我们也通过他,对无人机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认知,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投缘帮】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学习组织。
大约两年前,我和圈里很多投资人交流过对无人机的看法,大家普遍认为无人机市场比较狭窄,受政策限制也比较多,他们不敢投。所以当我看到【无人机世界】的时候,是比较高兴的,在一个被普遍不看好的领域里,有人愿意孤注一掷去创业做些事情,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要支持的。
从投资理念上来说,我恰恰认为不被一般人看好的市场更有机会,投资这个事情,如果从众,就完蛋了!必须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可惜,这两点,投资圈99%的人恰恰不具备。
作为一个初创项目,【无人机世界】仍有90%的概率会失败,但我觉得至少在过去的18个月里,李洪涛已经把成功的可能性从1%提高到10%,这个过程本身就让我感到欣慰。
13:30 【青瓜知行社】 樊颖之
午饭后,樊颖之来了,这个96年的大学生是目前【投缘帮】里最年轻的创业者,我们约了一起梳理他的情况,另外顺便把他介绍给我们其他的合伙人。
这小子放在人堆里,如果不说,你绝对不会把他当成一个90后,他也自嘲说看上去像是86的,其实他真的只有21岁,只是从大一开始就创业了,一直到现在要上大四了,还带着一整个团队的小伙伴在做他的【青瓜知行社】,在学生中也算是创业老鸟了(虽然,确实还挺嫩的)。
青瓜是这些学生的自称,就是不熟的瓜,有青涩年少的意味,【青瓜知行社】就是想通过对知与行的探索,帮助年轻人建立知行合一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其实,这个比较概念化的项目描述,我是不太感冒的。我就只讨论一件事,你到底在做什么?说明白这个就成了。
我曾经在青瓜做过一次线上分享嘉宾,给大学生们讲了讲自己的成长经历,当时反映还挺好,樊颖之也觉得用故事可能更容易让用户接受,于是就打算继续做大咖故事分享会。
我觉得到底最终怎么做,还是需要再打磨一下的,确实学习本身是反人性的,那么针对其实是不太想学习的大学生群体,要如何做运营,还是很需要多做些测试的,不过,樊颖之的测试成本非常低,这个是我们比较有信心他可以持续做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做线上的社群活动,樊颖之也在搞一个创业大街上的咖啡馆,虽然位置不是很好,但终究是有一块自己线下的阵地了,我跟他讲了以后需要的话可以把我们的一些活动搬到他的咖啡馆里,帮他先把场子撑起来,而我们的活动之前一直都在望京这边,中关村很多朋友已经呼吁好久了,希望我们去那边办活动,这下也多了个理由过去。
16:00 【Sponge Studio】 林国玄
四点钟来的这位小哥,是一位马来西亚籍华人,今年30岁的林国玄,他在清华读了建筑系的研究生学位,现在和一些师兄弟一起搞一个“海绵城市”的项目,但公司还没注册,所以用的是工作室的名头来搞。
我对这个领域不是很了解,所以是抱着学习的目的来跟他讨论的,不过在专业领域方面其实也没有太多可讨论的,海绵城市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只是因为太多toG的因素导致这个市场很难用纯市场化的方式做起来。
还有一个很要命的问题是,因为创始人是外国人,一旦以他为核心来成立公司,就会遇到一些政策方面的壁垒,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个事情只能当成一个小生意来搞搞,做大是比较难的了。
18:00 【职前辈】 王惠
办公室里下午六点之后就没有空调了,这几天又是桑拿天,本来就准备走了,王惠在这个时候却赶回了办公室,我就留下又跟她聊了一个多小时。
她最近在尝试给【职前辈】做新的内容尝试,不过我还是担心她太过于注重内容的形式而不能把精力集中在把握内容的本质上。我一再强调的是,无论用视频、音频、文字还是漫画等形式来表现,内容的本质还是要追求【职前辈】这三个字背后的诉求。
其实随便选一种生产成本最低的最简单的内容方式,都是一样的,关键还是找了什么样的职场前辈,他又讲了什么样的话,至于给什么人去看去听,这个定位问题是一年前就已经解决了的。
对于已经焦虑成了习惯的王惠来说,折腾这一圈下来她自己的体会其实是越来越清楚了,这次她也不纠结一些所谓的客观问题了,我们就直接定在周四上午,她用音频来录制对我的一次采访,看看效果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