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处于输入的疲惫期。
看也懒、听也懒。晨读的内容读过几遍,感觉写字也懒。
虽然写的时候还是在按照思想自己的轨迹来走。但是我内心知道,我在一个疲软的阶段。
正常的模式是我阅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把我喜欢的观点列成条目,展示出来。
晨读的文案也是这样的模式,于是我感觉自己在这个模式中走不出来,或者说我能,也是延着这已经定好的格子来发挥。
我若将几个要点的顺序打乱,意义不大。
我若将几个要点的内容融合,可能读者会看得概念不清晰。
目前采用的方式是尽量不分界,不编号。仿佛自己的感悟与晨读文案有所不同。
当时晨读的目的在于:初期,理解文案,写字哪怕是复述文案的内容也算合格;中期:感受文案,加入自己的思考;后期,融合文案,分享自己的东西。
目前正在调整成第二阶段。
在文字中,还是会犯“没有时间感”的问题。
我以为我写了很多字,表达了很多概念和情感。然后复读的时候发现只有寥寥数句,并不饱满。
这归于几个原因:
第一:我见识浅薄,能够随心所欲使用的素材还少。
第二:对材料的准备很少。由于害怕文章过长让读者失去耐心,于是偷懒,明明可以多查些资料丰满一下的内容,反倒不愿意去搜罗了。(自己评论一下这一点:总之也没有很多朋友关注,文章的长短并不是理由,懒才是主因。查阅的过程是输入的过程,实则是必要的)
第三:思想拘泥于几个常用的状态:刻意练习、元认知、微习惯等。将见到的常态习惯性的向上靠拢,而不是发掘新的知识体系。
第四:由于不同的理由,错过了很多想要听的课程。
一旦进入疲劳期,便觉得精力有限、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困、记性不好,总之写字不专心。
对未来几天的计划是每天尽量早的写字,将列入写作列表(记录散碎语句文章标题)的文字多进行思考和搜集资料。另外寻找几个不需要审核的专栏,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文字。最近被拒太多稿了。
期待未来几天会有好的文字,写给大家,也写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