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随着笛韵缥缈传送的,是一段起伏不定的心事,是旅人的思归,是游子思亲的情愫……读席慕蓉的《乡愁》,醉在诗句里,我想,故乡之所以让人思念,大概是因为故乡有我们的“根”,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家。
每个家都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我们经历了什么,其实也映射着我们长成什么模样。出生在中原大地上的我,来自一个平凡的家庭,家境虽不富裕,但家庭的和谐却让我倍感幸福。在和谐的家庭中成长,从小的耳濡目染也让我学到了许多哲理。
一、孝
生活中长辈们似乎从未特意教育过我们什么,但每每放假回到家中,我总习惯于先去看望族中的老人们,细细回想才发现这就是我家的传统啊。我有个爷爷远在哈尔滨,很久不曾回家,每次归来,他总会挨家挨户的拜访家族中的长辈。还有个叔叔在西安,每次回家也会捎上点礼物,以表孝心。而爸妈平日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是把长辈们放在首位,无论多忙,只要长辈有事,都会竭尽所能的去做。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从小对我们很疼爱,长大后我们离家,这份疼爱也就演变成了牵挂,平日里很少看到他们,也不免对他们的牵挂,自然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向爷爷奶奶家。尊重长辈的传统就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得以彰显,代代相传,我想这也应该是千千万万人的家庭传统,“百善孝为先”家庭有“孝”才和谐。
二、善
记得小时候家里常来一些衣衫褴褛的乞讨者,很多人家都会急急驱赶,但妈妈每次都会端上家里上好的饭菜来招待他们,临走前也会施与他们一些食物或者钱财。最忆是村上有一个聋哑又邋遢的老奶奶,村上人是避之而不及的,生怕她会招惹什么麻烦,但是每当她路过我家门口时,妈妈总是笑脸相迎。于是我不解的问她“妈妈你不害怕这个哑巴奶奶吗?”妈妈会善意的说道“她生来智商偏低又是聋哑,命运于她已是如此不公,我们这些幸运的人为何不善待她呢?”后来我渐渐长大,成了一名特殊教育教师,主要的工作便是教育那些或聋哑、或智障的残疾孩子们,在每天用心工作之余,我还期待着能够有更多的人来善待我的这些孩子们,因为他们更需要这个社会的善意。
三、诚
我家以前开了一个木头加工小作坊,有一次选购木材的时候,爸爸算错了账,少给了别人几百元钱,那人走后爸爸又重新算了一遍,发现计算有误,便立马叫我把少给他的钱送到了卖木材的人手中。还有一次出售货品,那个收购货品的老板结账的时候多算了两千,晚上爸爸妈妈对账发现多给钱了,于是第二天清早,爸爸就把钱给那个老板送去了,老板非常感激。附近的邻居也有很多开小作坊的,可总是有人因资金周转不利或者收不到原材料而倒闭。唯有爸爸诚信立业,后来开了个木材加工厂,直到现在还在一直从事着木材加工的生意。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学到了“民无信不立”。
四、勤
我家是一个劳动者之家,爷爷奶奶用勤劳的双手耕作养育了爸爸,爸爸妈妈用勤劳的双手劳动保障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爸爸妈妈在经营生意的时候每天起早贪黑,几十年如一日的辛苦。在他们的身影里我学到了“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会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勤奋,要在社会中发展,便要奋斗。古往今来,任何的成功与收获,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卓绝,勤奋辛劳的结果。”
一瓦顶成家,一家一世界,每个家生活方式不一样,所以每个家的传统也不一样。“孝、善、诚、勤”是我家的传统,也可能是千千万万家的传统。守住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来滋补每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我也希望每个“家”中都能充满和谐、充满幸福、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