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之生气之聚”说起-兼答孙广仁老师对于信息补气的质疑(之二)。#中医基础概念#
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聚之为生,散者为死。”什么叫做气之聚?从以下这两个方面,可以得到解释。
A,理论根据:此文理解之关键在聚之主体为何?气与形乎?形与形乎?“生命是物质与物质聚集,是精微物质的聚集”。这种“形与形”论,实际上是迎合西医的物质论而已!依据古代阴阳理论:“气与形”相聚才符合阴阳属性,真正表达了古文本意。现以事实证明如下:
B1,症状与信息 头疼脑热腹泻胃胀,睡眠焦虑,发烧咳嗽,吐痰流鼻涕,发热,长疙瘩等等这些都是什么呢?一种状态,一个现“象”(信息)而已,显然不是什么物质。
B2,心理与信息:愉悦,高兴,悲伤,思念,郁郁寡欢,兴高采烈,底气十足,活蹦乱跳。
B3,感情与信息:爱恋、憎恨,怀念
B4,行为与信息:创作、写作、语言、音乐、语言所表达的哲理,传达给别人的思想;人和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艺术,绘画、戏剧的,唱戏,书法,跳舞,歌唱产生了感情的思想享受。
B5,嗅觉、气味与信息:香、臭,酸、辣、甜、苦。触觉:沉重酸麻。视觉:红橙黄绿青蓝紫。
人对本体的感觉,受到植物神经的限制。感觉不到大部分过程调节和控制。比如心率,血压,消化、分泌、免疫力等等。但是,它们在实际上时时刻刻发生、并进行着。
由此可见,不但所有的、一切生命活动,劳动和操作本身充满信息活动。而且只有信息方 式产生人与人的之间的交流,才使我们获得这些具体感受(信息)。这就是“人之生气之聚”,它真正表现了生命的特质,这就是伟大的中国文化。所谓“精微物质”之聚,违背中医阴阳学说,也只能是概括那些脱离生命的山川大漠、煤矿石油的特征而已。
中医的诊断,八纲辨证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上述这些状态,症状信息,分析判断疾病的性质(气的状态)部位轻重缓急,寒热虚实。可以说中医是通过信息治病的。(这是“信息补气虚”的证明之一;其他见后文叙述。)
C,何谓气?
何谓“气之聚”?就是说生命意味着这些状态信息与身体(形体)共存。中医的阴阳学说认为形/气,分属于阴/阳。身体一旦失去了症状、状态之时,那便是生命结束之日,即阴阳离析。所剩仅仅是形体的存在,显然无异于木乃伊。培养皿中不是充满了精微物质吗?为什么没有生命?葡萄糖的仓库不都是精微物质积聚吗?为什么看不见生命?
纵然是血肉之躯离不开血肉物质,但是如果没有主宰,那么细胞、脂肪、分子、毛细血管、神经递质、DNA、ATP/Na/K....及一切精微物质,只能成为行尸走肉。这个无形的主宰就是中医之气,主宰就是信息和调节控制生命。有气则生!
何以见得?现代生理学的可以证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控制着五脏六腑;而生命无时无刻都充满着信息(气)升降出入的交流。生命与信息息息相关。这是连中学生课本已经普及的常识了,无需费心论证。正所谓“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气就是信息和平衡调节。
也有说“气是一种神秘的物质”。其荒谬之处,在于缺乏内涵的区别性,抹杀了人与其它非生命体的差别〈如、能量、量子场、暗物质)。即然都是物质为什么唯独人能思考、自主运动、康复或者遗传呢?其次物质不具备主宰的特征。假如暗物质是气[6],那么宇宙万物(包括生物界)必然由神秘的暗物质主宰和支配。这明显违背迄今为止的科学事实。不否认人体普遍存在物质能量及转换,比如生物能三磷酸腺苷(ATP)等等,虽然它们是生命存在的必然要素,但是,无论物质能量多么重要必然是受控对象而不是相反。物质不可能自动周流不息,量子场[4]97不可能自行聚散。信息(气)的反馈丶调节是生命的普遍特征;平衡调节才是主宰。基于信息的调节可以调动能量,产生身体的寒热互易。调节产生载体的释放、接受,机能的盛衰;没有调节的摄入就没有排泄(出入);没有调节的胃气降浊就没有脾阳升清(升降),调节现象遍及身体器官内外(充身)而呈现周流不息。因此气虚引起的淤瘤源于机能失调(气),而补气就是机能的恢复及气机的畅通。这决非简单的物质论可以解释的;更不是“切除病灶物质”就能够治愈的。
生命并不仅仅是什么“精微物质”之聚!比如,任何组织器官的链接(聚合)缺乏信息,不可能正常活动,何况如此复杂(几百亿细胞的管理)的生命对象乎!说一个极端的例子,少了胳膊丶腿(物)的生命依然是有缺陷的生命,但是少了脑袋(气)就没有生命了。孰轻孰重?因此,希望唯物质论者,不要故作玄虚,冒充古代学者而妨碍了现代人对古代气概念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