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想我要花费好几天,才能让自己从故事里面走出来。
仿佛我已经融入了,变成了其中的一部分。当我静下来的时候,或者做梦的时候,我总能梦到书里面的情节,梦到玛丽雅姆,在平静的泥屋外面,用她母亲的那套茶具喝茶。
没错,卡勒德•胡赛尼总是这样,用细腻的手法,在不知不觉当中吸引我们走进他的世界。
无论是《追风筝的人》还是《群山回唱》。一个个仿佛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为之动容,产生一种冲动,想即刻就去阿富汗,去看看故事发生的地点,去安慰那些受伤的心灵。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这是著名诗人,米尔扎•穆罕默德•阿里•赛依伯在路过喀布尔时,被她的美丽所感动,而作的一首诗。他把美丽的喀布尔少女比做灿烂的太阳,是啊,她们是多么美丽又热情呀。
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有时候一个太阳也会让我们感觉到炎热,然而读完故事,你就会明白,要一千轮太阳,也难以温暖阿富汗人们那饱经战争摧残的受伤的心灵。
这是一部悲惨的关于阿富汗妇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玛丽雅姆,出生于1959年,莱拉生于70年代。故事一直讲述到2003年。
生存在同样的世界,甚至同样的时间,当我们还在欢声笑语,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却在枪林弹雨。
玛丽雅姆是阿富汗一个有钱人的私生女,她和母亲,被安置在郊外一间破旧的泥屋里面生活。
他的父亲,有三个妻子,十个子女。唯独她和母亲被抛弃在外。
玛丽雅姆最盼望的事情,就是每周一次父亲的探望。父亲开了一家电影院,她十分渴望父亲可以带她去看一场电影。然而父亲经常带她做的事情,就是去钓鱼。因为钓鱼只需要默默等待。
在玛丽雅姆十五岁生日的那天,她要求父亲带她离开泥屋。
然而正如母亲告诉她的那样“像你和我这样的女人,这辈子只需要学会一种本领就好了,只有一项本领,就是这个,忍耐!”
苦苦等待,父亲也没有来。她决定独自一个人徒步,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开泥屋,向着父亲住的地方走去。
当她第一次看见父亲住的豪华的房子,父亲再一次欺骗了她。让佣人告诉玛丽雅姆他不在家。玛丽雅姆怀着期待的心情,在父亲的府邸外面等待了一夜。
母亲因为玛丽雅姆一夜未归,害怕自己相依为命,忍受耻辱养大的女儿抛弃自己,最终将生命结束在泥屋外面的一棵柳树上。
当玛丽雅姆无意中看见父亲在窗帘后面的影子,极度的失望哀伤。父亲命人把她送回泥屋。她发现了母亲的死亡。
遇到双重打击的玛丽雅姆还没来的及修复自己,就被继母游说,将她嫁给一个喀布尔的中年鞋匠。玛丽雅姆恳求父亲解救自己,没想到懦弱的父亲最终还是同意将她嫁出去。
从此以后,她与自己唯一的父亲,也断绝了联系。
十五岁玛丽雅姆跨越了千山万水,嫁给了喀布尔的一个已经四十多岁的鞋匠。没想到噩梦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鞋匠拉希德脾气暴躁,喜怒无常,因为玛丽雅姆频频流产,将所有的罪恶全都发泄到她身上。动不动就家暴,善良又软弱的玛丽雅姆,无声的默默忍受着丈夫的暴行。
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莱拉,出生于喀布尔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她漂亮,勇敢,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
然而无情的战争,杀死了她的父母。她与恋人也分散了。当发现自己已经怀孕的时候,为了孩子,莱拉只能被迫嫁给已经六十多岁的拉希德。
拉希德贪恋莱拉的美貌,可是当莱拉生下一个女儿的时候,拉希德便原形毕露了,他凶残,暴虐,十年如一日的虐待莱拉和玛丽雅姆。
处于同样困境中的两个女人,抱团取暖。玛丽雅姆的年龄比莱拉大,差不多可以当她的母亲了。于是他们在外人面前以母女相称。
他们计划逃走,最终失败。这让拉希德变本加厉的折磨她们,面对接踵而来的困境,她们选择默默忍耐。
最终玛丽雅姆,她在把莱拉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她明白了,作为母亲的含义。她第一次体会到了她的母亲,忍受耻辱将她养大所付出的那些艰辛。
最终她为了莱拉,将拉希德杀死。然后她平静的接受处决。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玛丽雅姆释怀了,她想起了所有,也原谅了所有。
读完文章,我感动于玛丽雅姆在生命最后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强。一个平凡的阿富汗的妇女,即使她是一个卑贱的哈拉米,一个人人都想丢弃的东西。但是她从来不失生命的善良。面对生活的折磨,她依旧热爱它。她默默忍耐,虔诚的信奉,她从来不丢下她的信仰。
莱拉虽然最后收获了幸福,以玛丽雅姆付出生命为代价。她离开了喀布尔,过上了玛丽雅姆曾经所憧憬的那种生活。
当一切都恢复平静,她思念玛丽雅姆,思念她成长的那片土地。最终她选择回到喀布尔,尽管喀布尔已经千疮百孔,但是人们依旧在那些墙壁上面的弹孔里种上花。
她们在阳光下开放,他们修建伤痕累累的家园。尽管世界有可能再次遗忘阿富汗,但是他们依然热爱生活,热爱那片土地。
“约瑟将会重返迦南,请别悲哀
棚屋将会重返玫瑰花园,请别悲哀
如果洪水即将来临,吞没所有的生命
诺亚方舟是你们在风暴中心的指引,请别悲哀”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时常热泪盈眶。我被玛丽雅姆所感动,被莱拉感动,被那些战争中依旧心向阳光的人所感动。
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当我们被幸福包裹,阿富汗妇女只能无奈的生存在布卡之下,她们透过厚重的布卡窥见世界的角落。她们无奈,悲伤,却也无可奈何。
感谢,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感谢这个和平的年代,男女平等,人人自由。
感谢卡勒德•胡赛尼,让我们在继《追风筝的人》之后,再次感受到阿富汗的悲惨历史,尽管战争可能并未结束,但是生活依旧值得我们珍惜,并为之奋斗。
最后,怀着意犹未尽的心情,期待卡勒德继续为我们创作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