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真正的文字故事,不是掉书袋,不是学究,文字真的很好玩,所以那么多人才愿意在其中找乐子。回答中有蛋,真的有蛋。
……………………………………………………………………
直接列书上已经有的知识点,之后再从字形变化上,把我理解的“睪”理一遍。其他答主伙伴也有提到了,“睪”常用的有3种音,不做多解读。
[ yì ]暗中察看。
[ zé ]古同“泽”,泽兰,一种香草。
[ gāo ]1.古同“皋”,高地;2.古同“睾”。
《漢語大字典》
搬运完上面比较切题的知识点,开始说一些好玩的事。
“睪”是上面一个横“目”,下边是“幸”字,那从“幸”字这三胞胎开始说吧。
“辛”的造字本义是“一种尖锐的刑具”,用于“黥刑刺面”。
也就是在禁军教头林总、宋江哥哥他们脸上刺字那种刑罪。
不同的是,有的时代是用尖锥刺面,有的时候流行用烧红的铁块摁在脸上留下烙印。
后引申出“辛酸、辛辣”意思,说的都是这种内心受到尖锐刺痛的煎熬体验。
小时候写作业,常把与“辛”字与“幸”字弄混,现在看懂了,以后孩子就不会烦恼了。
小篆中“幸”上面是一个“夭”字,像一个人撒开步子跑,边跑头还边回头看身后情况……所以“夭”最先用来找“逃亡、逃跑”。
“幸”的小篆,上面是「夭」,下面是「逆」
“幸”下面加一个“逆”字,表否则。整个字可以理解为“不用逃亡了、不用跑了”,对于被追击、追杀的人来说,是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幸”就指“有幸免于不好的命运”,字形中还带有一种受意外眷顾的喜悦感。
三胞胎最后一个字“㚔”,至汉末与「幸」字形混用,比如繁体“報”“執”左边,其实本应该是“㚔”。
「㚔」是“一种刑具”,用于铐住犯人、战俘或奴隶的双手,可指代犯人。
「執」是一个罪人双手戴上刑具,表示被“捉住、擒住”
再回来看「睪」字,上面是「目」,下面是「幸」。其他答主引用《说文解字》中的注解也有一定道理:
睪,目視也。从橫目从㚔。令吏將目捕罪人也。
看完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暂理解「睪」含有两层本义:
1、“暗中观察罪人”,被监视的奴隶;
2、“从被观察和挑选出的奴隶身上,取走的某样东西”——睾丸
要知道在古代,罪人、战俘、奴隶及其后代,往往是宦官的主要来源。
「睪」本指“暗中观察罪人”,之后引申出从被观众的奴隶身上割下睾丸,也讲得通。在台湾,“睾”的标准字写法就是“睪”。
男人看到这个字会感觉好疼吧。接着往下看
满满一箱牛睾丸。注意观察其表面是不是很湿润、很光滑?
接下来,用「睪」两层含义(罪人、低贱的人,和与睾丸相关),去解读题主提到的那些字。
比如在其前面加三点水,成为「澤」字,造字本义表示“水的表面,奴隶睾丸表层一样光润”。
《说文解字》文“澤”:光潤也。从水睪聲
江面让人留意的是它的长度,以及对一去不返的感概。只有足够宽广大的水域才能能让人一眼留意到水面。所以汉字「澤」后多用来指大湖,我们最熟悉的是“云梦泽”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驛」(驿)字形本义指“马休息时,需要暗中被暗中监视”;
「擇」(择)字形本义指“用手挑选即将属于自己的东西(奴隶)”
「譯」(择)字形本义指“低贱的奴隶说的话”。
《说文解字》里面解释,譯,傳譯四夷之言者。从言睪聲。羊昔切
古代政治经济生活中,不仅边关贸易、外人纳贡,以及边防战乱时,才需要用到「譯」者。
想想几千年之后,中华大地上还有着同县不同音的方言状况。在“书同文、车同轨”大一统之前,每个诸侯国征伐攻城,当然更需要「譯」者。可想而知,他们的主要来源,依然是战败一方沦为罪人或者主动投降的奴隶。
~~~~~~~~~~~~~~~~~~~~~~~~~~~~~~~~~
分割线说点题外话
从上面解读中,可以看出「睪」字有着非常明显的阶级身分感。这字当中暗含统治者对底层大众予取予夺的高傲姿态。
我喜欢记录我从文字中看到的东西,可能这样状态于我更真实。在汉字版块所回答的问题,多是在汉字实料基础上,加入个人推论得出的见解。如有不妥,请大伙在评论中提出观点,多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