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通过对作业单的再次审读深度,让我看到了自己给自己挖的一个大坑,我明白了自己在亲子关系上的一些困惑和苦恼的缘由,更加清晰以后在跟孩子的互动中如何去循循善诱,做一个因势利导的母亲。
思考来自于对作业单上第3问和第5问的矛盾开始。
请教:根据写作业单的指示:
第三道題:你給的建議務必要具體,實際而且明列細節。把要他或她如何實踐你的建議,很清楚地一步一步表達出來。很準確地告訴他們,你認為他們應該怎麼做。如果這個人接受你的建議,它真的能夠解決你在第一道題的問題嗎? 你要確定你的建議和這個情況相關,並且對這個人來說,他或她是做得到的 (根據你在第五道題裡所描述的他或她)。
我的作业单是这样的:
1我对女儿很生气,因为她笨手笨脚的,碍着我炒菜。因为女儿不会做事情。我担心她将来因为不会做事情而遭到排挤和打击。我担心别人说我教女无方。我担心将来她给我惹麻烦。我害怕她连累我。
5她太懒了,被我惯坏了,不懂体恤别人,嘴硬,只会说不会做,不肯服软,不懂得配合,不会体贴父母。不懂感恩。不知道珍惜。
3她应该看到我在炒菜,不要拦着我炒菜。她应该明白怎么在厨房帮忙打下手。她应该张口问清我的要求。她不应该傻站着。
于是我有了困惑:
假如按照我第5题对她的描述,她怎么可能做到第3题的应该呢?
所以我的问题是:
是不是我应该从第5题入手再重新考虑第3题的建议?
假如以上问题是客观公正的话,那转化成实际问题就是:如何把一个“懒鬼”“睁眼瞎”改造成一个“脚勤手快”“察言观色”的小“阿庆嫂”呢?
这才是真正问题的所在。
为什么我在第3问中提建议的那个人不是同一个在第5问中的那个人呢?
这说明,在我心里有两个女儿,一个是真正的现实生活中的女儿(第5问),另一个是我在脑海里虚构出来的理想的女儿(第3问)。这两个女儿在我心里打架,我心里认定她是一个“懒鬼”(第5问),而在生活中我又要求她“脚勤手快”(第3问)。
我看见了真正的女儿离我理想中的女儿的差距。
也就是说,如果我真的要把女儿调教成我理想中的样子(此处假设她同意变成我理想中的那个样子,假设她也认同那样的她更优秀。),我就要好好动脑筋看看,如何在第三步做文章,让她乖乖走进我的“计划”,而不是自己干着急,在心里咒骂,也想不出具体的行为来建议她。
对于作业单,我暂时没有问题了。
通过这样一个考量,我突然再次看到我对女儿的苛刻,我在心里认定她是一个“懒鬼”,而在行为上却对她用“脚勤手快”来衡量,我忽略了中间的环节:
既然她是“懒鬼”,那我就应该用“懒鬼”的要求衡量她,当她做了一个“懒鬼”不做的事情的时候,哪怕是一丁点小事,我都要表扬她,肯定她,鼓励她,她就会慢慢从一个“懒鬼”变成一个比较不懒的小鬼头,一点点勤快起来。或者是,特意给她一些“懒鬼”不愿意做的小任务,只要她去做了,不管结果如何,都对她的行为进行嘉许。把她的“懒”心唤醒,“懒根”慢慢瓦解,种下“勤快”的种子,等待种子发芽开花,长成苍天大树。
想要把她从“懒鬼”一步就拔高到“脚勤手快”的小劳动者,这是多么的荒谬和脱离实际的妄想。
我看见我疯了。
难怪她抵触,我自己也受罪。
好吧,我要好好思考在第5问的基础上,如何回答作业单第3问。
让我回到现实生活中,去跟真正的女儿相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