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参考自《隐藏的论语》。
解读是个人暂时的浅见。
这一节好像是重温了一下如何做管理,因为内容分好几个角度。所以像是一个系统性的分析。
13.13
【原文】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
孔子说:“切实地端正自身品行,对政事来讲,难道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品行,又怎么能端正他人的品行呢?”
【解读】
这里也就像为政的第一点,从政看似管理他人,实际上一切从自身的管理出发。
13.14
【原文】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yàn)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译文】
冉求退朝回来,孔子说:“怎么这么晚呀?”冉求说:“忙于政务。”孔子说:“你那是忙于事务,如果真是忙于政务,虽然不是我去做,我也能象列席会议那样一清二楚。”
【解读】
然后为政的第二点,也就是整体的制度性的内容,这样管理就井井有条。而不是像冉子这样只是忙于事物。
13.15
【原文】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译文】
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事吗?”孔子回答说:“话不可能有那样的作用,是说它的影响差不多而已。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国君难做,不就近乎一句话而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话不可能有那样的作用,是说它的影响差不多而已。有人说过:‘我做国君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只不过我说的话没人敢违抗而已。’如果说得对而没人违抗,不也是好事吗?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而亡国吗?”
【解读】
从政的第三个点就是态度上要重视,因为不管是君还是臣,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不重视可能管理上就会有问题。
13.16
【原文】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译文】
叶公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使境内的人高兴,使境外的人愿意归附。”
【解读】
然后为政的第四点,是不仅要让自己的民众好,而且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也要融洽。这样整体性的内外都和谐。
13.17
【原文】
子夏为莒(jǔ)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
子夏做莒父的长官,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不要图快,不要只见小利。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解读】
前面四个从领导、制度、态度、内外的角度来探讨为政,那这里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构成了第五点。为政是需要时间才能有所成效的,所以要循序渐进的来,不急不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