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议展点练课堂教学模式
“读、议、展、点、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依托“师生共用教学案”,把“教”的过程真正转变为“学”的过程,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快乐高效课堂。
(一)以“读”为基础,突出“自主学习”。也就是学生主宰自己学习的活动,其实质是独立学习,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具有独立性,能动性,超前性等特征。学生根据老师发放教学案的时间不同,选择不同的时间,学习方式,学习环境进行学习。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案,一般要求老师头一天下午放学时提前发给学生,学生晚上在家可以根据教学案上的学习目标,知识要点,老师设计的问题,认真阅读课本,查看教学参考书,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家通过上网查阅学习资料,自主努力,尽可能多的完成教学案上老师设计的学习任务。第二天早上检查本组同学“教学案”的完成情况。检查的方式可以是老师自己检查,也可以是老师组织学生检查。有些学科教学案可以不提前发给学生, 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可以当堂发给学生,老师让学生根据教学案的目标、设计的问题,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阅读教材、教学参考书等,完成教学案上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文科 “读”注重掌握主线和要点,理科读注重理解定义定理,明确思路,学生通过自主努力,在书上或教学案上圈、点、勾、画,真正做到优等生入心,中等生入脑,学困生学会,突出学生自学,落实预习,拓展视野,培养兴趣,相得益彰。
(二)以“议”为铺垫,突出“合作交流”。议即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学习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我校努力构建教师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利用师生合力,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头一天下发的教学案,晚上学生在家可根据教学案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经过自己努力、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二天早上来到学校后,学生可以通过问老师、问同学或与几个同学讨论等形式解决自己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问题。对于当堂发的教学案,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也可以同桌商量,还可以前后桌的同学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所“议”的内容一般是教学案上明确提出的问题,也可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是学生发散性提出的问题。为了便于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各班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结合,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学生座位的安排体现学习的层次性和立体性,每4人为一小组、8人为一大组,学习基础尽量好、中、差搭配分组,合理分组便于小组交流讨论。“议”是建立在学生充分自主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如果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教师引导,师生共同讨论。
“议”解决了某些知识点的疑问,抓住了问题的症结,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该过程注重合作交流,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议”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参与其中,把握学生总体情况,保证合作交流的有效性,切忌形式化。
(三)以“展”为重点,突出“探究展示”。探究即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获取知识,体验过程,领悟科学思想,观念,学习科学方法所进行的学习活动。这一阶段是目前我校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阶段,也是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在探究学习阶段,主要是学生就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两个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通过读、说、谈、演、写等形式把学习成果呈现给老师和同学,对于经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两个阶段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一课时的二分之一。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学生必须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把手举起来,大胆的站起来,勇敢的走上讲台面对老师、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表达出来。班级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积极展示,学生们不仅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更准确,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课堂成为学生舒展个性的空间,使他们在参与中思维活跃起来;在参与中获得学习策略;在参与中充分展现自我;在参与中创新素质得到培养;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唯一的评判者,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为主题,但不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因为有些探究,学生是盲目、低效或无效的探究活动,这时需要教师在关键时刻给予必要的提示,即启发学生思考,以促进学生从探究学习的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
(四)以“点”为关键,突出“教师主导”。点,即点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点”上。点拨是在读、议、展的基础上针对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等进行精点巧拨。“点”的最终目的是知识引申,学法导引,难点突破,帮助学生不断地探索。
关于“点”,对教师提出三个要求:一是点一点:教师在课堂上只点个别共性问题。二是点到为止:教师不能单纯为了显示自身水平而旁征博引、过多点评,显示水平,而是一语中的,一语道破。三是画龙点睛:课堂上教师要点到点子上,点到实处,揭示本质,阐述规律,恰到好处。
为保证“点”的实效,我们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七不点”:(1)学生已经学会的不点;(2)能学会的不点;(3)根本学不会的不点;(4)个别学生提出的偏、难、怪问题不当众点(课后单独交流);(5)学生答问后,教师不重复点;(6)学生能讲清的,教师不点;(7)评讲练习不能题题去点。
(五)以“练”为核心,突出“巩固提高”。
“练”就是练“师生共用教学案”中的练习题。教学案的练习题都是经过教师们深思熟虑、精心挑选编写而成的,一般遵循三个原则:一是问题练习化,以练代讲、代问、代答。二是“缓坡度、低台阶、小跨度”,去掉偏、难、怪题,减少难度,增加梯度,分层推进,让学生做“精”基础题,做“通”中等题,“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三是因材施教,对基础性习题,让学困生做答,中等生评价;对拓展性习题,让中等生做答,优等生评价;最后师生共同进行反思和归纳。因材施教,分层推进,既让学困生能学会,也给予优等生更好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各有所得,学有所成。层优化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得。“练”通常应根据“三维目标”设置三个平台:基础知识展示平台;能力技巧升级平台;生活应用升华平台。或者是:知识技能训练;能力方法训练;实践应用训练。学生也可自行设计练习,通过自测、互测、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举一反三之目的。“练”是反馈、矫正,完善知识、能力、目标之手段;是检验主体探究学习之标尺。点、练两环节起码完成过程与方法目标。
依托“师生共用教学案”,大力推行“读、议、展、点、练”课堂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时的特点,老师们灵活采用,突出重点,宜读则读,宜展则展,宜练则练,努力打造快乐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