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其中有不少歌咏爱情的诗,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或抒发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惆怅,今天读起来仍然会让人怦然心动,获得美的愉悦。读《关雎》与《蒹葭》两首诗,便能感受到诗歌优美的韵律,体会到其中歌咏的美好感情,初步领略到其章法特点与语言魅力。
所谓章法,就是文章的结构形式。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和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用上下句和上下段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来表情达意,这种手法有一种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使诗歌具有一种音韵美、意境美和含蓄美。
现以《蒹葭》为例说说我对重章叠句的理解。《蒹葭》是出自《诗经·国风·秦风》的一首爱情诗,风格婉约柔美,意境朦胧悠远,是《诗经》中抒情的名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读来朗朗上口,章法上表现出一种结构与抒情美感,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沉的韵味。
用三章来表现诗歌的内容,是《诗经》里面最有意味的一种艺术手法。古人说,三章只一章,就是说三章表达的是一个意思。《蒹葭》的三章就表达了寻觅追求的意思。重章叠句的魅力就在于反复强调,同时增加抒情的效果,只用一章绝对没有这样的表现力。三章其实就是一章,但是变换角度,用反复的方式,变化的手法来抒情,这就是意味。很美的一种结构形式,很美的一种章法特点。
这首诗极具表现力,三章都是写追求而不得,而且这种追求相当艰苦。一章,两章,三章,就是重章。“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反复出现,就是叠句,“宛在”,“宛在”,“宛在”,“在水”,“在水”,“在水”都是叠句,极有音乐美感,非常富有韵味。其表现力还体现在追求时间的不断延伸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实际上都是在写时间。还体现在地点的变化上,“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地点不断变化,那种向往,那种追寻,情深景真,风情摇曳,富有美感。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复沓的章法,一章一章又一章,表现出递进的层次,变化的时空,这三章里面,时空的变化耐人寻味。因为反复,抒情的力度逐渐增大,表现出余韵悠悠的艺术效果,这就是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艺术魅力。在内容和主题上升华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深化主题,在形式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与音韵,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不仅体现了章法之美,更重要的是抒情效果。《诗经》中的《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运用重章叠句,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再看《诗经》中的《国风·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一句一重复,构成一章,各章又整体重复,看似简单,实则内容丰满,感情充沛,充分地表现出劳动场景的欢快热烈,渲染喜获丰收的欢快气氛。重章叠句不仅便于劳动时记忆和传诵,而且加强了诗歌的气势,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节奏感和抒情效果。
这种方法在现代诗歌里也比比皆是,比如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等,就是典型的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通过教一篇,让学生知一类,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语文素养的提升指日可待。
注:芣苢(fú yǐ),即车前草。
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蕡(fén),果实硕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