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无声告白》,是被它封面的文字所吸引。简约书封的中间写着:“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是啊,在长长的路上,有时会驻足思考,自己现在的样子,是不是曾经梦想中的,那些当年的憧憬,那些想象中未来的自己,可曾一一遇见?
那天到朋友家,亮得发光的地板,井井有条的桌子,自由玩乐的孩子们,笑嘻嘻的朋友,这样的画面让我很是惭愧。
我总是急匆匆地跟孩子们喊:“快点起床,该写作业了!”“饭好了,快点过来吃”我总是感觉工作太忙而很少有心情去收拾家里的一切,我总是感觉还有很多要做的事而忧心忡忡,原来我一直就在这样的焦虑中徘徊,偶尔想想这和自己想要的优雅相去甚远啊!却又身在江湖心不由己!我总是忙着赶路,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局促的生活让我找不到释然与宁静。
原来,我们总在与那个最好的自己擦肩而过。是我们越来越不够好,还是没有发现当时的好?以致总是一再错过,总是在回望中流连。很可能是我们一直把未来想得太理想,当一路的坎坷延伸到曾经梦想过的地方,却失去了曾经纯净的眼睛和心境,所以找不到自己。
有一次,一个朋友很兴奋地对我们说,她无意间翻看少年时的诸多日记,竟有许多对未来的畅想,和对未来自己的描述。她看了许久,再回思这些年和现在的自己,觉得当初想象的都差不多实现了,便涌起一种满足感,心生欢喜。忽然就发现,生活是那么可爱,并不像以往在抱怨中看到的无聊和无奈。
忽然想起,我上学时,也曾满怀憧憬地记下过未来的自己,真不知自己看到当年写下的那些话,勾画的那些场景,会有怎样的一种感慨。不知道我会不会像那个朋友般,如清泉淌过心上,洗去岁月的尘埃,洗去沧桑与麻木,洗亮对生活的热爱。
而这样的沉思之后,生活还是以他原来的方式再现的,我内心的波澜亦随着忙碌的生活节奏而平息了,只是在这样特殊的时刻,我才会想起曾经的自己和曾经的憧憬,只是不知道我还能否找回曾经最美好的自己?
蒋勋先生说过:你被孤独驱赶着去寻找远离孤独的方式时,会处于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因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也很难和别人相处,你一定要学会跟自己玩。看来自己真的该好好反思了。
生活,可以有一百种样子。有的人钟情于春风冬雪煮新酒,有的人热衷于浪迹天涯,个人选择,无关对错。但如果要我说,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是—袋中有点钱,手里有本书,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比如早晨可以自然醒,午后可以惬意地晒晒太阳,比如晚上可以约三五好友小酌怡情,可以有说走就走的旅行,比如站在路口看过往的行人,和朋友天南地北聊天,比如什么都不想地发发呆……
尽管口口声声说要心无旁骛,但心情总因为林林总总的事情而忽起忽落,优雅和宁静似乎格外遥远。细细想来,大概还是不能真正放下,荣辱得失太多,以致心一直在路上,如此看来真该好好为自己的心包装包装了。
周末带孩子们去必胜客,她们欢呼雀跃,吃着喝着笑着,还忙着拍照,我悠悠地看着她们,心想;单纯的快乐真好!
戏里戏外,百变人生,穿梭其中,学会真的心无旁骛,让以后的每一个日子都云淡风轻吧!陌上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