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我保证不打你”

   

当今时代,打孩子有不太好的名声,但是一些父母仍然会这样做。

前一段,在公园里碰到一位阿姨,她吐槽自己的媳妇动不动就对孙子下手,轻则拍屁股,重则踢屁股,孩子不吃饭就给他加个菜,叫“竹笋下饭”。

“什么是竹笋下饭?”

“就是用筷子敲头,直到他吃饭为止”。

我见过下手最狠的是一个爸爸在众目之下将儿子五花大绑后扔进冰冷的河水里,他拽着绳子的另一端,不停地朝挣扎的男孩猛吼“错没有,你错没有”。围观的群众等不及男孩认错就将他拉上岸。显然,这个无知的家伙在犯罪。

打孩子在几千年来的家庭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信奉“黄荆棒棒下出好人”的父母而言乃是家常便饭。在许多孩子的的童年里,挨打似乎是成长的必须。父母打孩子并不缺乏理由,打的方式花样百出。《中国新相亲》节目里,主持人张国立听闻女嘉宾说自己幼年经常挨打,笑称自己也是被打大的,父亲不高兴的时候打,高兴了,喝点小酒也会在自己的屁股上拍几下。

我很幸运,不知是因为懂事听话,还是父母深知打孩子的后果,抑或是他们对我宠爱有加,不忍下手,我的童年字典里几乎没有挨打的字眼。

一些父母在打孩子时潜意识里希望孩子哭,哭表示示弱,表明棍棒发挥了警戒作用。若孩子一脸凛然,岿然不动,胸中本要消除的怒火又如烫油浇下,他们会打得更加厉害,棍棒落身,有如疾风。孩子这时千万别笑,若脑残在嘴角挂上一丝蒙娜丽莎般的微笑,完蛋了,父母必会扔掉手中之物,去找一件更具威力的工具。

父母打孩子有很多原因。有的父亲喜欢酗酒,酒精作用下打孩子是带劲的刺激体验,对他而言,打孩子不需要理由。有的妈妈喜欢打孩子,也许是因为自己遭遇了家暴,或是幼年饱受体罚,她明明很痛恨打人,偏偏要将同样的痛苦发泄在孩子身上。有的父母本来不打孩子,当他们发现邻居的孩子挨打之后变得更加听话便笃信打孩子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开始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进行实验。大多数父母打孩子,实际都是对孩子的挑衅和自己的愤怒情绪作回应。仅此而已。那些“打你都是为你好”、“我打我生的天经地义”的台词不过是缺乏教育方法寻找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打孩子的行为和父母的知识文化素质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一般来说,文化程度越低的父母越爱打孩子,文化程度越高的父母越加愿意使用其他的教育方法。这并不尽然。有些高知父母也爱打孩子,一种是强调父母的管教身份,作为父母的权威不允许被孩子轻易挑衅,你敢不听话我就敢打你。另外一种是脾气比较容易激动和不稳定,在孩子将牛奶倒在床上,将垃圾扔进饭碗里的那些时刻总难以控制愤怒情绪。他们需要一种方式来释放,而打孩子则是不错的选择。

伴随教育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质疑打孩子的有效性,一些父母也能认识到,打孩子只有短暂的警戒作用而非长远的教育作用。尽管他们在明令禁止、威胁、恐吓无效之后还是会拾起体罚的棍子。美国教育学家吉诺特曾明确提出,“打孩子应该像交通事故一样被避免。”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复旦著名文学家、教育学家钱学忠发表演讲大声疾呼,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他呼吁家长适当地打孩子。打孩子的坚持派似乎可以从历史那里找到理论依据。您瞧,历朝历代的孩子都是在挨打中度过的,没有谁长不大,而有才有德之士层出不穷。实践出真知,“黄荆棒棒下出好人”、“戒尺育英才”等至理名言让父母打孩子变得理直气壮。他们还可以找到一些真人真事来佐证这些历史经验。比如梁启超。梁启超幼年受到母亲非常严格的教育,稍不听话便要挨打,长大后成为思想文化界的先知和领袖。

可是,谁也不能证明那些孩子日后的成就归功于幼年频频受过的体罚。总所周知,梁启超有九个子女,个个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世人都言“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先生对子女的教育甚是用心,因材施教,少有厉语,更弗体罚,而子女优秀,功业卓越。

前文提到的那个被父亲扔进河里的男孩在众人力劝之下向父亲低头认错,几年后去甘肃当兵,再也没有回来。

小学的时候,老师布置一篇作文,题目叫《我的妈妈》。有个男生的作文被老师当着反面教材来念,开篇便笑翻全场,“我的妈妈像只丑陋的母鸭,走起路来一拐一拐。”我见过她妈妈,她身上没有一点特征能和母鸭联系起来,但我知道,这个男生每次考差回去都会被妈妈猛揍一顿。

我们有过这种心理体验:犯错之后会心存愧疚,希望找到弥补错误的机会,如果此时迎面一巴掌,心中的愧疚顿时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不爽、愤怒,甚至仇恨和报复心理。

父母们必定清楚,打孩子会妨害孩子培养良好的自尊心,会影响亲子关系和感情,会唆使孩子使用暴力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会妨碍道德之心的发展

如果不打孩子,如何应对孩子的调皮、任性、不听话,撒泼打滚,不字当头,一意孤行?有没有更加和平的方式?

我想是一定有的,在梁启超的家里不就存在么。只是这些好的方法并不随着孩子的降落而自发来到父母们的身边,它们藏匿起来,有智慧的父母才能找到。

自己有了孩子后,非常理解不打孩子需要很大的克制力,那句“你过来,我保证不打你”是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才可以作出的承诺。

希望有一天,当我们诚恳地说出这句话时,孩子回报我们以蒙娜丽莎般的微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723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080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604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4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31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9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93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41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51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47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1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2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9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3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79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35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