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讨厌的就是雨天。
上学时最盼望地就是大晴天,因为一下雨,得穿雨靴,得打一把巨大的雨伞,个子本来就小,平时走路就得走着跑着才能跟得上别人,这下好了,永远都赶不上别人了;而且路上还是土路,一下雨全是泥巴,跑着跑着,上一趟学回来,哪里都是脏的,免不得要挨外婆一顿臭骂。偶尔还会把伞弄丢,那就得一路上心惊胆颤地走回家。而且,小时候跟男孩子一样,在家里呆不住,就喜欢跟着一群男孩子满世界乱跑,一下雨就只能乖乖地在家里坐着,或者在别人家里乖乖地坐着。
来深圳后,却不知道什么时候爱上了雨天。
深圳天气炎热,一出太阳,整个世界如火烤地一样,白炽地刺眼。出去走一走,或者买菜,或者逛街,一圈下来,挥汗如雨。再加上长大了有点爱美,还怕太阳把自己晒黑,结果更是不能出门。下雨就不一样了,炎热的天气经下雨,骤降几度,顿觉凉爽,拿着一把伞,出去走一走;或只是坐在窗前,吹着凉风,听着雨声,简直是深圳生活中的一大享受。所以,在深圳生活的这些年,反倒时时常盼着下雨。
深圳的雨跟故乡的雨不大一样。
故乡春天的雨就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中描写的一样,“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绵绵不断地接连着下,家里的地板、墙、衣物都是潮湿的,到处都散发着一股子霉味。站着屋檐下,往外一看,家门前的一大片桔子树因雨水的洗礼而泛着层层地白光,不知道什么时候,长出了许多新芽。前方人家的瓦,被雨水冲刷地黑亮亮的。记得这个时候,外婆一般会开始栽红薯,红薯栽完了,会趁着雨天,休息一下,或在家做做针线活,或去邻居家聊聊天。夏天的雨跟春天的又不一样,一阵狂风,一阵电闪,一阵响雷,只见远处黑压压地一片,赶紧跑回家去收玉米,衣服,跑着跑着,几料豆大的雨打下来,打在脖子上,接着,就唰唰地下来了。等你浑身湿透地刚跑回家,跟着外婆急急忙忙地把晒在外面的玉米拢在一堆,用油布盖上。天又放晴了,远处还挂着一弯彩虹。于是,又跟着外婆把油布收了起来。来得快,去得也快,或者是你家屋上下着雨,我家却出着大太阳,这就是故乡夏天的雨,仿佛跟你逗着玩呢!秋天的雨跟春天差不多,一下就是很多天,只是少打雷了。几天的雨带走了夏季的炎热,穿上了夹衣。直到冬天,雨雪交替,一下雨,就聚在火坑旁,跟外婆围坐在一起,谈谈爸妈在外面打工的情况啊,外公什么时候回来啊,就这样,听着打在瓦上的雨声,慢慢地渡过了一天。
如果能在深圳上学,我肯定喜欢下雨,因为一有红色预警的大雨,就可以停课一天,那可是我小时候很期待的一件事。虽然没机会在深圳上学,但是在深圳工作依然期待下雨,倒不是可以放假一天(好像我上班的公司从来没因下雨放过假),是确实爱上了深圳的雨天。一下雨,整个世界都跟大晴天的时候不一样,洗净了空气中的灰尘,平时灰蒙蒙的,一场雨后,空气特别清新,整个世界都显得明净,站在路上,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可以清洁胸肺,整个人都显得特别精神;人行道上的地砖都显得比平时更红、更干净,加上温度降低,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享受。因惧怕炎热,平时很少出门,遇上下雨,赶紧拿着一把伞,趿着拖鞋,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听着雨打在伞上的声音,看着因下雨而急急赶路的行人,路旁的树下,滴滴嗒嗒地下着小雨,天色暗灰的,整个世界仿佛笼罩在矇矇眬眬中,真是妙不可言。而且,每次这种时候,总是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有时候甚至想着,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义乌小镇,买一把油纸伞,走在那古朴而悠长的雨巷,做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不过一细想,可能到时候都是急急过往的拥挤的行人,哪里来的寂寥和美呢?有时雨下得小,甚至不带雨伞,任那细细的雨丝,伴着微风,斜斜地打在脸上、手臂上,这时候,仿佛进入了一个澄明的世界,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那里只有自己,万物都隔在这世界之外,享受这大自然的宁静与洗涤。
深圳的雨一年四季都差不多,下小雨的时间很少,总是倾盆而来,一下雨,总能上个新闻,黄色预警、红色预警。只是春天一下雨,总是能回想起外婆戴着箬笠,穿着蓑衣,拿着一把红薯叶,一个人在田里弯着腰,来来回回地插着。夏天一下雨,总是想起自己匆匆忙忙跑回家收衣服的情景。冬天一下雨,站在窗前,总能想起外婆一个人在家不知道在做些什么,这时候总是拿起手机,拨打着熟悉的号码,倾听着熟悉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