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 溪山社 书友整理的关于如何阅读的读书笔记,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以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少文老师的一篇《法律人如何高效阅读》为蓝本,谈了与阅读相关的深刻见解。
一、关于选书:
好书的标准:
1、论证严密,逻辑清晰。凡我认为、我感觉等,主观的太多,观点太多的书,缺少支撑论点的论据与论证,建议少看。
2、知识结构细致,充满细节性。一般情况下,叙述宏大却内容空泛的书不建议看。
3、文字优美,这不用说吧,书也是讲“颜值”的。
4、观点、论据和论证具有启发性、甚至颠覆性,使人脑洞大开,恍然大悟的书。
重构大师的书房:即你虽进不得你喜欢的作家书房,却可以看其著述的注释。
平衡自己的气质:即偏理性的人适当读些感性的,反之亦然。未学气象之恢弘,万不可学文字之华美,先用天文奠定恢弘气度,用先秦散文使你拥有恢弘格局,后能吐文字之美。所以读书书目首先要开拓自己的心胸,平衡自己的气质。
选择属于自己的经典:即大多学者名人给你推荐的书不是为你开书单,不是照顾你的阅读阶梯和层次,而是开给同行看,以展示其学养深厚,不再再版的生僻是其主要标准。
何为经典?简单粗暴的说,就是对你有帮助的书。
如《人类简史》(此书书社供君参阅,硬广植入,哇咔咔)和《枪炮,钢铁和细菌》能指导我的工作与生活,就是我的经典;而有些名著除了看不进去没有其它帮助,那么它就不是我的经典。
角色代入:充分消化书籍的一种好方法。将自己代入书籍,想象一下你是主人公,在当时的环境下若是你会怎么处理,为什么这么处理,这样你就会得到一种视野和胸襟,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
读传记的方法:如读了雍正,就会告诉自己:雍正在我这个时候会这么做。
读《佛陀传》会告诉自己:佛陀会这样取舍物欲得失。
需要首页到尾页吗?不用。就看和你年龄或者迷惑相仿时,其它关系不大。
如何选择传记?经济人物可读,尤其是在完全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中脱颖而出,风吹浪打,最后流传下来的这些人,比如冯仑的《理想丰满》等(此书书社供君参阅)。
很多只是告诉你5W1H的资讯类历史书不值得一看,好的历史书要有深究历史现象背后发生的背景或突发原因的分析。
读书多问为什么:拆开了,掰碎了,问到底。没有讲解为什么的书都不是好书,而讲解为什么的书又太少太少了。
书可以读完:张五常在大学就把图书馆的书全部读完了,他第一步读的是亚当斯密经典经济学源头著作,第二步学习严谨的学术规范和逻辑推理,第三步现在市面上出的新书一概不读,只读内容摘要和学术动态。读了源头再读逻辑,那么剩下市面上的书就完全可以粗度了。所以,书可以读完,只要你读思辨,读源头。薛兆丰先生的《经济学通识》书社可供阅读。
小技巧:题目小的不能再小,字数多的不能再多,一般一定是好书。
二、如何培养阅读思维
不停得在现实和理论中往返
想象下《理想国》,《家常素菜》,有什么联系?治大国如烹小鲜啊。
“无我”,就是人要达到无我之境界,人生就会特别快乐。看谁能告诉我这俩字什么意思?直到有一天我偶然看一本趣味哲学史,令我醍醐灌顶,“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整个人空掉了。讲个故事体验下:“特修斯之船”由500块木板组成,拆掉换掉2块,还是原来那艘船吗?接着换,10块,100块,400块,最后都换了一遍,还是原来那艘船吗?那个引起质变的点到底在哪里,是什么让我的心里起了变化?
反思那些所谓的“常识”
我们要反思一些早已成为定律的、毋庸置疑的东西,所以一定要看那些能够启发心智和思维的书。当你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一个被描述对象的时候,一定是学术无能、知识有限的体现,以为历史事实不可能像形容词一样那么简单,那么清晰,比如,“真好看”。
怎样发现事实的真相
你以为的真相通常表现是错置因果关系,所以经常抱怨,经常批判社会现状。可当你多深究几个为什么,建立起正确的因果关系后才发现,原来错的还是自己,多多格物致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