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书籍种类丰富,信息爆炸的时代,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不停地给自己设定读书目标。
看到别人一年读一百本书,我打个对折,一年读五十本。而我也真的做到了,去年读了五十本书。
有一句话叫做,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我不知道读过这么多书,到底有没有改变我的气质,我只知道我根本想不起来那些书是什么内容,更谈不上收获了。
花了大量时间去读书,却没有记住书中内容,也没有给自己带来改变的读书实在是一种浪费。
既然读了很多书,也无法带来人生的改变,帮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那是不是就不用读书了?
可能这就是“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原因吧。
王尔德说:什么是离婚的主要原因?结婚。
至理名言,无可辩驳。只有结过婚的人才能离婚。
离婚率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明显不应该成为不结婚的理由。想要降低离婚率也绝不能通过不结婚来实现,而是应该找到方法去提高婚姻的满意度。
同理,书籍明明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变成“空读书”,该思考的不应该是还读不读书,而是读书方法。
只要识字就会读书,还需要什么方法?
事实上,从小学语文老师教我们读书识字后,确实没有课程教我们系统地阅读,而是一直在记忆经过整理后的知识。所以我们几乎不知道怎么透视出一本书的骨架,怎么系统分析一本书的内容。
等我们开始自主阅读,才发现不懂得读书的目的,不了解读书的技巧,根本无法吸收书中的知识,更不能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转化成行动,读书就变成了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事。
读书的目的有消遣、收集信息、获取知识。
消遣读书不需要读书方法,怎么舒服怎么来。但成年人的阅读哪能没点功利性呢,总归会希望学到知识,哪怕收集点信息也行呢。
想要有所收获,学习一些读书方法就很有必要。
以下是几本可以帮助大家有效提升阅读能力的书,让我们的读书不再只是读过。
亲测有效。
-1-
《快速阅读术》
用于收集信息的阅读
作者印南敦史,是日本年读700本书的职业书评人。
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细嚼慢咽,为了收集信息、获取资讯,有些书是要快速阅读的。
书中提出流水式读书法,因为有些书我们只需要知道观点就可以了。
序言和目录决定了本书是否值得读,哪些章节需要读,只读需要读的部分就好了。
实现大量的阅读,还要形成“多读规则”。
一年读700百本书,管理是个大问题。
看印南敦史一一破解。
-2-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解决读过就忘的问题
作者是奥野宣之,他在日本以信息整理术闻名。
本书提出的观点是笔记读书法,让笔记管理读书生活。主要提出两个理论,一个是“一元化”,一个是“葱鲔火锅式”。
一元化的要点是把所有和书相关的信息都记在一个笔记本里。
“葱鲔火锅式”是一种记录读书笔记的方法,将书中的精华部分和自己的感想“烩”成一锅美味。
记笔记是手段,最终还是要将书中精华变为自己的。所以要积极输出,促进思想的内化。
记了笔记就要养成重读的习惯。
另外,书中还提出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愉快地读书。
-3-
《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让书中的知识在自己的行动中发挥效能
作者大岩俊之,从销售方面的人士转变成读书研讨会的讲师,实现了独立创业的梦想。
这不仅是一本帮助我们提高阅读效率的书,还指导我们如何将书中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并最终指导我们的行动。
知识之所以能够改变命运,是因为知识转化成能力后,指导了行动。如果不能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读再多书也没有用。
人的大脑是很容易遗忘的,我们要想办法增强对书中内容的记忆。
大岩俊之还献身说法,以自身创业为例,讲述了从选择书籍到如何阅读,做笔记,如何采取行动实践书中内容的经过。
-4-
《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
提高阅读速度
作者尼基·斯坦顿,是英国一位杰出的咨询顾问,此书在畅销英国三十余年。
口中念念有词,或者在心中默念是我们很多人的读书习惯,这种方式会严重影响读书速度。
而实际上一本书里只有20%是重点内容,如果不能提高读书速度,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在不必要的阅读上。
这是一本欧洲沟通用的教材,从听说读写多个方面帮助我们提升沟通技巧。其中有两个章节专门用来讲述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如何增进阅读速度,那就是:提高视觉宽度。
提高阅读效率的具体方法是:SQ3R阅读法。
尼基·斯坦顿还对“读”书提出矫正办法。
-5-
《如何阅读一本书》
增强理解力
这是一本帮助我们提升理解力的书。出版于1940年,不仅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还再版过很多次,依然畅销不衰。
主作者莫提默·J. 艾德勒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著作家,已于2001年去世。
不能理解书中内容的读书对我们一点帮助也没有。阅读是有技巧和方法的。
要做有自我要求的读者,越主动地阅读,就越读得好。
越有技巧地阅读,效率就越高。
读书是分层次的,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目标和方法。选取那个层次的阅读取决于读书目的。
在浩瀚的书海中,有些书只要扫一眼就够了;还有些书不需要读第二遍,只需要温习笔记就可以;只有少量的书是需要一次次重读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就属于第三种类型。
读完这几本书,再回头看自己多年的读书生活,有一种黄粱一梦的感觉,只能哑然失笑。
读书的时候,哭过,笑过,点头过,批评过,却没有一本书真正属于过自己,想了解读过的书中信息,只能再重读那本书。
以前拿起一本书就开始从头到尾地读,现在学会了先给书“相面”,看看封面,看看序言和目录,甚至还会把看起来有意思的章节先翻一遍。
通过浏览,先了解书的大致内容。不再怕剧透,因为值得花时间去阅读的书,都是需要多读几遍才能真正吃透书中内容的。
在读的过程中,努力不一字一句地读,而是“看”。这个改变不容易,毕竟多年的习惯了。
曾经我以为做读书笔记就是摘抄书中原文,读完这几本书,才知道原来摘抄、划线、作标记只是其中最基础的,而真正表明吸收、理解书中内容的是写出自己的感想。
再也不会随便看书,不再纠结于数量,而是会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知识增量的书,会在每本书读完都有所输出,画思维导图,写书评。
亚瑟·叔本华在《论读书》里说: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
书读过不代表就能学到东西,更不代表就能把书中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只有经过思考,并记录下来,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在需要时顺手拿来。
读完这几本讲述阅读方法的书,也不意味着就能迅速提高阅读能力。
因为将这些技巧应用于读书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好像我们学开车一样。但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旦学会开车,出行就便捷了很多。
《刻意练习》告诉我们,大师和新手的差别从来不在记忆力,而是练习的数量和质量。
通过大量有目的地练习,可以改变我们的神经回路,从而提升能力,最终将这件事做得杰出。
所以我相信只要不断地练习,改进自己的读书方法,就能提高阅读技巧,终将会使我们的心智随着阅读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