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坪东路,据我现在所掌握的信息来看,这里基本上是南岸区地势最高的地方。从高端繁华的长江边的南滨路到生活气息极浓南坪东路,是由一条蜿蜒而上的宏声路连接。
(一)
几天前,与涵哥他爸在晚饭后散步,他爸说,到南滨路去逛逛,看看夜景。
我说,太远了,又热得很。
哪里远哦,一公里多而已。
一公里多而已?关键回来全是上坡路啊!
其实上坡不累,比下坡还轻松些。
Excuse me!我不是物理老师!
小家本来四口人,熙弟弟太小,一岁三个月,此次来重庆有点事情,不便带上,所以把他留在了盐亭我妈妈家。不过,我们每天还是能见面,因为每天一定会来一次视频通话,只是视频通话里熙弟弟总会反复上演如此三部曲——
看见爸爸妈妈哥哥,开心极了!亲亲;
看见爸爸妈妈哥哥在一起,扭头哭了,回头再看,又哭了;
看见爸爸妈妈哥哥在一起,伤心大哭,猛地打掉手机,然后伏在我妈妈脖子上痛哭不止,然后结束通话。
第二天继续~
(二)
来重庆这边呆这么久了,是因为涵哥大姑、二姑、强哥哥都在这边工作,三周前,婆婆妈生病了,想着重庆这边医疗条件比老家三台好很多,他二姑便主持大局,与涵哥他爸、他小姑办理好相关手续,将婆婆妈接到了重庆。
婆婆妈七十四了,年轻时也算是美丽贤惠的村花一枚,嫁给了白净英俊且羞涩的当兵的公公,作为六十年代农村的军嫂,丈夫常年在外,家里没有男劳动力,生活可想而知,受人欺负不说,还得像个男人一样劳动,再加上几个孩子出生,养家糊口,条件艰苦。退役后的公公虽做了教师,却依然保持着军人的说一不二的性格,粗犷大条、心思不够细腻,对瘦弱的婆婆妈自然关心不够,众多原因,导致她落下了很多病根。
随着时光流逝,公公性格也在慢慢变化。两人在一起,婆婆妈总会回忆年轻时候的点点滴滴,她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语式的对话中,公公偶尔插入的一句话也会让婆婆妈开心的大笑。“年少夫妻老来伴”,其实一个女人每当自己最为脆弱的时候,儿女子孙再多的关心都只是锦上添花,它怎么也不及枕边人一句暖心的话语的力量大。
婆婆妈虽然没有文化,但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热情好客,待人和善。都说母亲的修养决定了一家的风水,因此,在婆婆妈的影响下,一家儿女子孙都是与人为善的人。
因为年轻时候过的苦日子太多,婆婆妈也像很多老年人一样有自己的精神寄托,她信佛,为家人,为儿女子孙,在这方面她会倾尽全力。虽说人各有志,但每一次,我们都能从她进香时那严肃的表情和默默地祈祷中感受到她对家人无尽的爱。这一次,她生病了,愿她自己以及我们以往付出的所有善心能全部回报于她,助她度过难关!
(三)
涵哥他二姑是重庆一家物业公司经理,大姑和儿子(强哥哥)都在这里一起上班。作为外行,我虽不能具体了解他们行业是如何的繁杂,但辛苦是必然的,仅仅来重庆这一周多时间,我已然了解。
大姑是个性子极好的人,性格温和,吃苦耐劳。在公司里做的事情杂,家里也杂。每天三点一线,做完早饭吃饭,上班,中午热一热家里带去的饭,上班,下班买菜,做晚饭,外加每天早晚遛一遛家里的两条狗狗,周末给两条狗狗、一只猫咪洗澡,整理家里的清洁,忙里偷点闲,生活就这样按部就班的过着。
二姑与大姑相反,性格柔中带刚,极有主见,极有魄力,在重庆物业届,她算是有名的女强人。这么些年来,我眼看着他二姑一步步走来,打小工,做管理,低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进修物业管理MBA,一步步打拼走到今天,一个女性在这样一个大都市拥有自己一方天地,没有坚强的毅力是难以企及的,因此在心里,只有深深的敬佩。
这次婆婆妈生病,大姑二姑更忙了,我们和小姑来到重庆,一面带婆婆妈看病,一面煮煮饭,搞搞后勤。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天忙完,在火热的重庆南坪的一间屋子里,一大家人终于可以停下奔走的脚步,围坐在饭桌旁,淡淡的荧光中,满是皱纹的脸,关切的微笑,不是十分丰盛但情意切切的饭菜,在谈笑中,浓浓的温馨的家的气息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氤氲开来……家的模样,就是如此。
一起向前,愿我们的心愿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