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写《项羽本纪》,垓下楚军被围,金戈铁马正激越之时,笔锋一荡,描摹出这么一幕来:楚歌声吵的项羽睡不着觉爬起来喝酒,拉着虞姬诉说衷肠,然后项羽带着大家痛哭一场。然而虞姬这个龙套的故事也就到此为止了,哭完领盒饭告别剧组。但后人觉得不行,男人戏里怎么能没有女人?没有女人柔情似水怎么显得霸王男人阳刚?给那个虞姬加戏!于是乎,本来只是碟就嘴下酒的鸭舌小菜,你弄点肥肠,我弄点鸭血,他来点千张,千百年这么炖下来,愣是炖出了一锅热乎乎黏糊糊喝下去让人唏嘘不胜的浓汤。不仅如此,还衍生出了无数类似的人物故事——后文会一一说到——确实令人感慨不胜。
究其原因,我想大概有以下几点:
1.悲剧总是最能打动人的。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生离死别,鲜花辞树……人世间的悲剧很多,但广泛引起人们共鸣的几个,霸王别姬的故事占全了。尽管太史公并未交代项羽是多么的爱虞姬(“常幸从”,这句话能推敲出很多香艳场面,但抱歉这不是草榴,所以……sorry),但他着意刻画了刘邦抛妻、弃子、分一杯老父羹等细节,这么一对比,项羽有情有义的形象顿时高大了几分,故事的悲剧性就增加了几分。其实吕雉和刘邦的感情未必就比项虞差,但是因为刘邦吕雉成功了,而且刘邦这货为了活命无所不用其极,吕雉为了争权更是手段恶毒,这对在故事的结尾过着王子和公主一般幸福的生活(这一句请用郭班主相声里的语气读)的夫妻就没这么广为传诵了。可是按照现在的价值观,人家明明才是患难夫妻不离不弃一起奋斗逆袭成功的典范啊,而且刘邦结婚的时候还是个三十大几的老古惑仔。瞧瞧这把握潜力股的能力,吕雉一定是邓文迪的前世。项羽和虞姬更像是富商和戏子的现代版嘛,哼哼。但是这依然挡不住人们疯狂膜拜的心。没办法,人们往往并不是像自己标榜的那么理性。
2.大事件里的小事件,大人物前的小人物,历史车轮前的个人命运。这一巨大反差产生的特殊效应。楚汉相争是大事件,霸王别姬是个小事件。项羽是个大人物,虞姬是个小人物。楚汉逐鼎是历史的车轮,楚虞恩爱是个人的命运。以大看小,以小见大,以一花草见森林,以一露珠见天堂。特殊的反差,产生了特殊的命运。类似的,范蠡与西施,吕布与貂蝉,李靖与红拂,韩世忠与梁红玉,钱谦益与柳如是,陈圆圆与吴三桂(金庸说:嘿嘿,还有李自成……胡逸之:不许把我的女神说的这么龌龊,他们在一起只是喝酒聊聊人生罢了,一定什么都没有发生!),蔡锷与小凤仙,还有某部神剧里着意打造的图书管理员和杨小姐,都处在这种奇妙的对比之中。和平世界里的悲惨爱情就没这待遇了,大家也只能聊聊陆游与唐婉,梁山伯与祝英台,说说顺治帝和董小宛(冒辟疆:你们都在污蔑,我家小宛才没有劈腿!),纳兰性德和他的亡妻了。哦,还有知乎的最爱之一:悼妻纳妾两不误,情圣性福一起玩的归有光——“亭亭如盖矣”——老师了。当然,后来这套好莱坞玩的最溜,不仅有《罗马假日》《北非谍影》《乱世佳人》(此处指电影)等,还整出了《金刚》这样的人兽恋,甚至连动画片都不放过——《美女与野兽》。瓶子奇形怪状,装的酒其实都差不多。
3.符合人类的内心需求。大多数男人都希望在自己最潦倒的时候会有一双温柔的眼睛无比坚定的相信自己,跟随自己。大多数女人都希望有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对自己不离不弃、呵护有加,即便不能一起站在世界的顶端,也要把自己视作他的唯一。霸王别姬里的项羽和虞姬,恰好符合这种心理设定。几乎同样的情形,为什么吕布和貂蝉就没那么被人推崇?因为吕布是三姓家奴,朝秦暮楚反反复复。因为貂蝉是政治道具,泄欲可以爱情免谈。几乎同样的情形,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钱谦益和柳如是就没那么被人推崇?因为司马相如机关算尽攀高枝,钱谦益贪生怕死投了敌。这种心理设定下,离我们最近的正面例子是谁呢?顶天立地美髯公周相爷和温婉如玉奇女子邓小姐。离我们最近的反面例子是谁呢?…此处省略…世事如此,令人唏嘘。
4、戛然而止,余音绕梁,没有结果的结果最令人念念不忘。最难忘的事情不是这件事多么艰难,而是这件事没有做完。大多数人念念不忘的初恋,想来只是因为没能走到一起。如果项羽带着虞姬突围成功,结果不外乎:A 吕布和貂蝉的源代码B 刘邦和吕雉的副本,然后虞姬年老色衰,项羽遇到他的戚夫人。如果虞姬没吕雉那么凶残,那也只好如阿娇(刘彻发誓要盖金屋藏的小表妹,不是香港那个)、班婕妤般顾影自怜了。C 刘秀和阴丽华的源代码(如果成功)或者刘备和孙尚香的源代码(如果只能割据一方)。D 霸王先死了。虞姬找了三个人妄图发动政变,被英布等部将扑灭……哦,这个应该是吕雉的副本,看我这记性。这几个哪个都不太值得大家推崇吧?
最后引出一个我一直困惑的问题:既然常幸从,为何项羽没有孩子?难道虞姬也会经常准备鱼嘌给项羽戴吗?(对不起了,丹哥……我不想拿这个说事的,但实在没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