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母希望我们可以好好学习,不要学坏,考个好成绩,这样以后也不会过的太辛苦。于是,那时的我们知道了学习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开始拼命学习。之后,考上了“外面”的大学,过上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但也因此我们的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父母的一些想法也越来越不理解,和父母的矛盾也越来越多。也成为我们经常和父母吵架的主要原因之一。
1
在二三十岁的年纪里,和父母吵的最多的就是结婚生子的问题了。
在一档节目中,焦俊艳和她的父亲之间的互动可以很明显看出两代人之间观念的差别。在他父亲的观念里面,只有结婚生子才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道路。不生孩子属于负能量,人生到了什么阶段就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便说出不结婚你就会遗憾,人生就不完美诸如此类的话。
而焦俊艳呢?她也许已经看到过身边有些人有了孩子,却还是单身;有些人已经结了婚,却等了十年多才要孩子;甚至还有像王小波和李银河那样的无性婚姻也依然过得十分幸福。于是她说:“人生不一定必须只有结婚才可以得到幸福,有可能的话希望用自己的一生来试验一下。”
两代人看东西的广度不同,矛盾也由此产生。
但这种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解决的唯一办法应该是交流。不要因为父母的想法看似有些落后就拒绝交流,只有交流才可以了解对方的看法,才有可能化解矛盾。拒绝交流是解决问题最愚蠢的方式。
2
并不是说结婚生子一定不幸福,而是只有和自己真正喜欢的人结婚才可以把这个幸福感给最大化。还记得在节目里Papi酱的母亲和她说的,你不要因为岁数到了就结婚,一定要找一个你喜欢并且喜欢你的人,不要因为你的年纪到了就“随便”找个比较合适的人结婚。
但是偏偏有很多的父母喜欢“病急乱投医”,到处找人帮忙介绍“合适”的对象,感觉自己的孩子像是一个要卖不出去的产品一样。被人当作促销的产品又怎能让人感受到珍贵呢?
还记得张小娴在《我是为你好》这一篇文章中写道:“真正的爱,不是我喜欢的样子你都有,而是你有的样子我都喜欢。如果爱我,就会让我活出自己的模样。”
不是我们不想步入婚姻,只是还没有找到一个人可以激发起自己那种和这个人相伴一生的冲动。父母只会陪伴我们一阵子,只有自己会陪伴自己走过一整个人生。陪伴我们走完前半生的父母也许很希望在他们还在的时候,看到那个可以像他们一样爱你的人出现,当然这是没有错的。你们的想法我们充分尊重,也会一定程度上接纳。但是,我们不会因此让你们来安排属于自己的人生。
父母迫切想让我们有个家庭,也许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看到你现在的惬意与满足。如果你现在的状态足够让他们安心,相信他们可能也不会这么迫切地想让你去结婚生子了吧。
因为我爱你们,所以会努力让你们看到自己幸福的样子,而不是让婚姻成为自己幸福大道上的一个通行证。既然我们的想法已经不在同一条平行线上了,那么作为子女的我们便有责任让你们看到更广更宽的东西。
3
前几天见到一个朋友,她谈到自己从小生活在一个农村里面,小时候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觉得当时的父母真的是什么都会,什么都懂,什么问题都可以帮她解决。最近,她第一次带着母亲来到了这座如今她生活的城市,却突然发现从前那个无所不知的母亲仿佛是换了个人一样,不会乘地铁,公交站牌也不会看,对于一些她习以为常的东西也是充满了好奇,问东问西。她不耐烦地说了一句:“这不是都有指示牌吗?”母亲灰溜溜地低下了头,活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这个时候她感觉有一丝愧疚,父母用自己的一生把我们“推”出那个小地方,我们有时还嫌弃父母。
之后,她便开始尝试去理解父母,处在一个几乎和外界隔离的地方,我们又怎能苛求他们真的无所不知呢?
既然以前没有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那么我们便有这个责任带你们走出来,让你们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柴米油盐。我们有义务帮父母把那个为了照顾子女而忘掉的自己找回来。
小时候,你带我认识世界,长大了,我帮你拓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