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计划昨晚在叔叔处一聚,就结束了老家之行。可是叔叔早已安排好明天要带我们去清西陵一游。尊敬不如从命,好好休息一晚,准备明天的出游吧。
清晨,我们早早就出发了,这次去的人可不少,上有76岁的老人家,下有3岁多的小孩子,共十口人,出动了两辆车。一路上,好不热闹。一会儿我们的车停靠在路边,打手机一问:“你们的车怎么没跟上来?”“小孩子要撒尿。”过了不到半小时,车又得靠边停下了,因为另外那辆车又没跟上,一问,“孩子要拉臭臭,老太太要撒尿”。
直到这时我们车上的人才注意到,哦,原来年龄最大的、最小的都在那辆车上,事儿多点有情可原。
好在我和弟弟、叔叔都在一辆车上,叔叔那是见多识广的人,在当地挺有名气,还跟着县里组织的参观团到过清西陵,我们的话题可多了。
途经顺平县所属的西亭乡,路旁有一家北京汇源果汁旗下的冀中公司。这个公司的招牌我们并未见过,吸引我们的是路旁几十辆货车组成的长龙,原来都是给这家公司送货的车辆,辆辆满载着各种果品。据叔叔说,这家公司是2003年建成的,是意大利进口的目前中国加工规模最大的果浆生产线,日耗果品250吨。后来又投资上了西班牙、瑞典、意大利进口设备或生产线,形成了以水果蔬菜深加工为主业的生产基地。公司的产品绝大多数出口到欧盟、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国家。能够在这里建果浆生产线,可见这里一定有着丰富的水果和蔬菜资源。
我们今天走保定到易县这条路,途经满城县。进入满城县境内,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公路两旁的绿化明显比顺平县强的多,整齐的矮树墙,粗壮高大的杨树。两旁的建筑看上去也整齐好看得多。听叔叔说,原来满城属保定市管辖,所以各方面都受到高度重视。
进入易县境内,又有了这个县的特色。公路旁虽然还是以杨树为主,但这里的杨树却与众不同。在这之前,王各庄大坝上的杨树我以为是最好的了,可是与易县的相比,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那杨树树干笔直高大又粗壮,在公路两侧,种得多的地方纵深的不知有多远,少得也有几排。在阳光的普照下,成片的树林绿油油的,应该说是浓绿浓绿的,枝条挺拔向上,再加上树下的浓荫,更加透着成熟健壮的美。
叔叔告诉我们:这里的杨树就是特殊的,是易县自己栽培的,供给其它地区树苗。不到易县,你是见不到这么好的杨树的。
还有一片片的果园,我自作聪明地说:“远看黄黄的,应该是梨树吧?”
“哪里,是这里的特产,磨盘柿。个头大,象磨盘,不仅好吃,营养价值高,还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可有名哪。”叔叔纠正我说。
哦,清西陵的指引牌出现了。且越来越多。
叔叔指着刚露头的山脉告诉我们:这就是龙脉了,从这儿开始,以后见的山会越走越高,越走越大了。
到达景区后,为了旅途省心省事,我们请了个全程陪同的导游。在她的引导下,我们一路走,一路听她讲,了解到很多相关知识。
首先来到雍正的泰陵,位于永宁山主峰之下,居于陵区的中心位置,是清西陵的首陵,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其余各陵分布在东西两侧。规制与清东陵基本相同。
泰陵的神道宽十余米、长5华里,贯穿陵区全部。由三层巨砖铺成,两边苍松翠柏,从南往北分布着40多个大大小小的建筑。第一座建筑物是进入陵区的一座联拱式五孔桥,桥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巍然矗立。牌坊的建筑庄重、美观,色彩调和。这三座石坊,都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形式,用青花石筑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兽等图形,形态生动,被视为西陵建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然后是依次建造的大红门、具服殿、圣德神功碑楼、七孔石拱桥、石像生、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和宝顶等一系列建筑和石雕刻。隆恩殿建造精美壮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黄瓦顶,木结构卯榫对接。明柱沥粉贴金包裹,殿顶有旋子彩画,枋心彩画“江山统一”和“普照乾坤”,色彩调和,殿宇金碧辉煌。
我们知道,从顺治起,历代皇陵都安放到唐山遵化县马兰峪清东陵,那为什么雍正要建清西陵哪?一说雍正帝发现永宁山下风水很好,离北京较近,尤其是距离出产石料的曲阳县非常近,明清两代修建皇宫和陵墓所需用的汉白玉石料都是产自曲阳太行山区,因此决定把自己的陵墓建在西陵,可以节省许多人工。还有一说,由于雍正在位时口碑不好,所以民间相传,认为雍正是谋杀了他父亲篡位,死后不敢去见他父亲,才在西陵另建坟墓。当然导游是坚决否定后一种说法的,因为她就是附近守灵村人的后代,从小就受到这种熏陶。
雍正的泰陵是西陵最宏伟壮观的陵园,雍正生前曾下诏,决定不为自己的陵墓修建石像生和神道,但他好大喜功的儿子乾隆帝,不仅为泰陵补建了石像生,长达2.5千米的神道,还在神道前建造了目前中国最大的三座石牌坊。但乾隆非常崇拜自己的祖父康熙,不愿意埋葬在西陵,在东陵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陵墓,可是又不能将自己的父亲孤零零地放在西陵,因此他下诏,命令今后的皇帝“昭穆次序,隔代埋葬”。但是,这个诏令没能很好的贯彻。
按照乾隆的意旨,他的儿子嘉庆帝的昌陵就安放到西陵,嘉庆时代清朝的国力大不如“康乾盛世”,所以昌陵的规模远不如泰陵。
根据乾隆的旨意,嘉庆的儿子道光帝本应该埋葬在东陵,但他刚为先死的皇后建陵时,地宫就渗漏地下水,道光认为不吉利,决定迁移到西陵。道光的慕陵每扇门窗的隔扇中间都雕刻有一个朝外的木龙头,非常精致,如同模子套出的,他想用龙取水,以此来躲避水患。
由于道光安葬到西陵,他的儿子咸丰帝就得安葬到东陵,咸丰的儿子同治帝年青丧命,由慈禧太后做主,仍然安放到东陵,慈禧为自己在东陵修建了豪华的陵墓,根本就没有顾及光绪帝的事,但他们是同时辞世时,光绪尚没有陵墓。
1913年崇陵在金龙峪建成,11月16日申时,光绪的棺椁才正式安放于崇陵地宫之中。1913年病逝的隆裕皇后也同葬地宫。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到了崇陵,这是我国最后一座帝王陵墓。
1931年军阀混战时期,一伙不明身份的兵匪盗掘了崇陵地宫,多数随葬品被劫走。1980年6月,经上级批准,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开启地宫,清理整修,供国内外游客参观。
这座地宫墓道全长63.19米,是无梁无柱的石拱券式建筑,共有四道石门、九座券。门楼、门垛、门框、门簪均用青白石作原料,雕有瓦脊、瓦垄、花瓶等图案,每道石门上都有巨大的铜铸门管扇,八扇石门上分别雕有八大菩萨立像,金券内有宝床,宝床正中有金井,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停放在宝床上。
我们一行人步入地宫,阴冷、潮湿,还伴有霉味,勉强看完图片及上面的文字和一些物品,赶快出来透透气。
在清西陵8300公顷的保护范围上,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4座王爷、公主、阿哥园寝,共14座陵寝和两座附属建筑(永福寺、行宫)。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6位阿哥,共计78人。
我们看到的泰陵是最有代表性的,崇陵是唯一开放地宫的陵墓。听导游讲,其他的陵墓都大同小异,可以忽略的。还是再看看阳宫吧。她便带领我们去了永福寺。
永福寺俗称喇嘛庙,是清朝天子御用寺庙。修建于1787—1788年(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三年)。位于泰陵东 6公里的梁各庄村西,整座寺庙共有19座建筑,其建筑依山势的自然起伏形势建成,建筑面积4300多平方米,寺内所有建筑被3米高100多米长的高大石墙包围起来,使寺庙显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永福寺坐北朝南,单体建筑依次为石桥、山门、钟楼、鼓楼、大雄宝殿、牌坊、碑亭、东配殿、西配殿、普光明殿、宝云阁等。当年主体建筑内供奉着佛教所尊崇的各种佛像。经过200余年的风风雨雨,各座建筑及殿内陈设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1988年至1995年间国家拨专款进行了全面修缮,修缮中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状。1995年5月1日永福寺正式对外开放,永福寺现已成为历代帝王陵墓中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喇嘛庙。
清西陵最引人注目的是“陵制与山水相称”的“天人合一”观。雍正皇帝首辟西陵陵区时,将陵址选定在易州境内的太平峪。这里北面有连绵起伏的永宁山,如巨龙横卧中原,是陵寝的屏障和靠山,东西两侧有九龙山、九凤山作为环护左右的低岭,北易水河从陵区蜿蜒流过,这里是“集天下秀美之大成,合阴阳适宜之形制”。现在,这里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古松林,数以万计的古松、古柏把这一带装点得清秀葱郁,古朴大方,达到了人工建造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
出了崇陵,孩子们已然吃上东西了,大人们也吵着该开饭了。导游力主去满族农家屋,其实就是清西陵景区内居住的满族居民,根据游客的需要,开办了集度假、住宿、就餐、娱乐为一体的农家屋小型宾馆。
到了那里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导游的家就在这里,又有得住,又有得吃,我们说外加能导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不过,话说回来,这顿饭吃的不错,经济实惠。那鱼、那豆腐无与伦比,还有那最普通的青椒炒肉,不仅是我做不好的说好吃,大家伙都说好哪。
往回走觉得很快,其实是心理上的原因。虽然沿途还有很多的景点,尤其是已到了满城汉墓的山底下,我们都没有下车,再好的“金缕玉衣”都失去了吸引力,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为都累了,加上吃饱了在车上一休息,又困又乏一动都不想动了。听说还要到山顶上去,更没人下车了。
那就一直往回开吧,到家了,各自回家休息。老家之行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