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庭审引发了网民极大的关注——今年3月,在某幢高层公寓小区里,90后女孩姗姗在拒绝了高中同学薛某的求爱之后,被薛某从19楼扔下。
根据案发后,室友和薛某的场景还原,整个案发过程不足5分钟。
早上8点多,姗姗刚起床,在梳妆打扮。因为想跟隔壁女室友借卷发器,她打开了房门。
此时,正好被薛某看到,薛某就强行进入并反锁房门。
这期间,隔壁女室友只能听到姗姗的挣扎呼救声,但打不开房门。也就大概2分钟后,姗姗的声音没了,房门也打开了。
将姗姗推下楼后,薛某开门走出房间。隔壁女室友问薛某,“姗姗呢?”薛某回答说,“被我推下楼了。”
像拎小鸡一样,一个身高180,体重170的壮汉,把体重90多斤的女孩推下19楼,毫无疑问,这是一桩恃强凌弱的杀人案件。
可是随着细节的公布,在津津乐道的看客眼中,事情却全然变味了。
薛某从高中起就追求姗姗,里里外外送了价值3、4万的礼物,合租的时候太多分摊了300块房租,承担了和姗姗出去旅行的费用。
某些网友喜闻乐见地表示:活脱脱就是一个绿茶婊养备胎,想吊着人家结果遭报应啊。
这个事件,从逻辑清晰的杀人犯罪问题,被模糊焦点变成了说不清的情感纠纷,形成了对受害者姗姗拜金该死的舆论申讨。
光凭薛某的一面之词,就脑补出一个备胎隐忍太久,反杀绿茶女的故事,真的是这样吗?
她真的该死吗?
事情跟脑补的不一样,薛某爱慕姗姗不假、送过3、4万的礼物也不假,根据警方证实、薛某自己也承认,姗姗对他是“予以明确拒绝、拉黑”,所以不存在吊着不吊着的问题。
本质上,这不是一个女神吊着备胎被反噬的故事,而是一个疯狂追求者,用偏执和暴力杀死被追求者的故事。
冠爱情的名义,行暴虐之事。
这种疯狂带来的危险,不在于被追求者做了什么,只取决于追求者自己认定了什么。
如果你委婉地拒绝了他,在他眼里那是一种娇羞的鼓励;如果你拒绝得过于直白,他又有可能恼羞成怒地杀死你。在一个偏执有杀心的人眼里,你做什么都是错,讲什么都可能被杀死。
女孩姗姗,被薛某从19楼扔下已经死过一次了。
紧接着,她又被那些毫无根据、充满恶意的脑补,又杀死了一次。
某些看客同情男生的偏执、痛骂女生的拎不清时,痛心疾首的样子就像是在说:
她失去的只是一条命,可他失去的,却是纯真的爱情和少男之心啊!
女孩姗姗是可怜的,她不能及时辨别身边偏执的人,进而迅速远离他。
女孩姗姗也是可悲的,她迎面撞上了一个时代,那个时代里的男男女女都痛恨不劳而获、痛恨“绿茶婊”、痛恨“捞女”,痛恨到不分青红皂白、痛恨到要进行无差别扫射。
结果竟然是,一条无辜死去的生命,却遭受了比犯罪者多得多的非议。
鲁迅讲过一句:我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别人。
可惜更突破底线的是,受害者家属提出赔偿的合理诉求之后,这样的一条评论得到这么多赞。
这个时代不残忍吗?
一条生命的逝去,我们漠不关心。
我们更多的去探讨:一个女孩子不能收别人3、4万的礼物,不然就是吊着备胎的绿茶婊。
人际关系中,大家都一丝便宜也不能在占,“捞一分钱也是捞”,否则就是该死的贱货捞女。
抡起道德大棒,强行逼迫每个人一丝不苟地践行这些共识,这还是进步吗?
自己挣钱自己花,是最体面的生活方式,这不分性别。
自尊自爱、自强不息,是现代人遵循的社会价值观。
可是标榜自己的绝对狂热的三观正、幻想自己制霸道德高地,和其他所有人划清界限,抡起道德大棒想要把所有异见者打回原形。
你想过没有,在这个大棒下瑟瑟发抖的,正是我们这些手无寸铁、毫无还手之力的普通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