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教学质量就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时少不了排名比较,谁代的班级是全年级第一,谁这次考试又垫底了……
如果我们对老师的教学评价仅局限于“排名论英雄”,就很难真正意义上体现评价的意义与价值。相反,校内同一学科长期考试排名,还会导致同事关系恶化,同一学科的老师因为互为竞争对手,在教学上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探讨——大家都要留一手,为了那个第一名。
有人说,既要竞争,又要合作。
我觉得在教师教学上过度宣扬、营造“竞争”的氛围是不利于同事间的真诚合作的,有竞争就可能产生恶性竞争,譬如,快考试了,有老师找到一套“好”的试题,就偷偷摸摸复印给自己班级的学生来练习;与教科研的领导搞好关系,考试前跑几道题出来,一下子提升了考试成绩——这样的事件都有可能发生。
有人搞的教师帮扶、老教师代新教师的做法很多也只是做一些表面文章,倘若涉及到“师徒”间的竞争,新教师在老教师那里也是难取到真经的。
学校管理中出台的“恶政”会瞬间让原本内心平和的教师变成了“恶人”,横向比较、数据排名的做法导致同事关系紧张、恶化,正是在让教师慢慢变成了“恶人”,所以,学校内部的“排名论英雄”应该淡化甚至取消。对教师个人的教学评价可以针对当事人进行纵向比较,教师今天的成绩可以与自己的昨天相比,提升就是进步。
如果想了解自己学校某一学科的教学质量如何,也可以寻找校外的资源和力量,学校间的综合评价与比较反而会增加自己学校教师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同事间唯有成为一个整体,真正的合作进步才算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