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我们在生活中形成对他人的判断时,其实不是依据什么大事。
因为,在你决定是否信任某人、交付 TA 去完成某项重要任务之前,你的内心早已对 TA 有了一个基本判断。
而这种判读,往往源自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源自于你和 TA 的交往过程中,是否感觉到舒服、自在。
还是老话,细节都藏在魔鬼里,比如点菜。我一直认为,聚餐中擅长点菜的人,社交都不会差。
昨天下午,我约合作伙伴 Tom 饭后在咖啡馆谈事情。没想到除了咖啡,他还叫了份沙拉。我说,是贵司加班文化太疯狂,忙得没吃饭么?
他委屈的说并没有,今天中午部门聚餐,五菜一汤,但是,没吃饱。
原来,Tom 有个同事出差归来要组织午餐,并事先点好了菜,在群里说:你们下班直接来吃就行!
这事看上去,特别幸福。后来才发现,高兴早了。
原因是这样子的:三个菜分别是酸豆角炒鸡胗,卤水鸭肾,酱爆鹅肠,全都是动物内脏,胆固醇巨高。另外两个菜是爆炒洋葱圈和韭菜炒鸡蛋,吃了之后,口气真的很惊人。
本来盼着汤能均衡一下,端上来一看,妈呀,猪肝菠菜汤。又特么是内脏!于是,一整顿饭都在油山,咸海,肝脏的脂肪里,和洋葱韭菜浓烈的气味里切换。可以说,是非常极品了。
吃饭无小事。民意不仅以食为天,也以食为地,为海(认真脸)。没有什么快感,能抵上一口饕餮美味。反过来同理,不愉快的就餐经历,是投向心情的核弹,是毁灭性的打击。
特别在中国,吃饭不仅要吃好,还要跟合适的人一起,才能吃的爽。饭局,作为万能的社交场景,有时迷幻的如同李小龙电影里布满玻璃的屋子——
一举一动,都能折射出赤裸的人性,让你无处可藏,无路可逃。比如,点菜这个小动作,不仅能从饮食习惯出卖你的生活习性,更能出卖你人际交往中的软肋。
01 点菜,点的是分寸感
你以为点菜这种普通的事,只是把大家喂饱这么简单吗?错,这是展现你社交能力的最好机会。
你可能不服,觉得哪有这么夸张?问问大家想吃什么,不就民主解决问题了。
这个方法对朋友好使,对初次见面的人也可行。然而,对于和朝夕相处的同事,是存在风险的。
现在,立刻回想一下办公聚餐的场景。当别人问你想吃什么的时候,你基本脱口而出的答案是:“都可以”“无所谓”“没忌口”“你定吧”“Whatever"
你希望把这个锅都甩给点菜人,对不对?
实话实说,是极可能付出代价的。我们害怕直接说出真实喜好。万一我喜欢吃的,别人讨厌怎么办?万一几个菜搭配起来,效果不好怎么办?万一我点的菜太贵怎么办?
所以,越是面对复杂局面,越需要能主动出面掌握全局、统筹解决的人。这种人才,不仅 hold 得住厨房,也能代表团队下得了厅堂,必定是职场里的稀缺资源。
当然,这种两难困境大多数是中餐:点菜,跟做菜一样复杂。它不像西餐简单直白,走标准化流程,吃饭也是一人一份,很省事。反观中餐的食谱,加多少油盐都是两个令人崩溃的字:“适量”。
没有掌控感的新手,瞬间就会把稚嫩暴露无遗。真正的高手,懂得不断调适来寻求均衡点,把握社交的核心。
就像 Tom 的同事,点个菜就能反映出,他平日根本不擅长照顾同事。你可能认为这也太苛刻了把,主动组织聚餐,即便做不周到也值得肯定吧?
没错,热心肠的确需要嘉奖。但是,想把握职场的潜在机遇,就没有多少犯低级错误的空间。与他人相处过程中,拿捏好分寸感,才是你要狠狠发力的点。
所以,光从点菜,就能反映出你对某段关系投入了多少。
02 学会社交,要懂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
真正懂点餐的人,在日常相处中,就会默默记下周围人的喜好。聚餐时,不用劳烦同桌人开口,就能迅速判断每个人的口味是什么,怎样点才能把大家都照顾的很舒服。这种人,天然自带靠谱气息。
在职场,他们是很占便宜的。因为,生活里的各种小细节,都能证明他们的优秀——就连吃个饭,都能体现团建的能力。更别说工作了,必定能获得同事的信任,吸引上司的垂青,上升通道更开阔。
那么,平时多留意周围人喜好之外,点菜还要注意哪些细节,来锻炼社交能力呢?我就再补充两点小建议。
➤ 除了老生常谈的荤素搭配,还要留心咸淡、冷热之间的比例。
是否先上冷菜,后上热菜?是否有过瘾的肉食,又有清淡营养的时蔬来均衡?总之,一顿饭吃下来,大家的胃是否舒服又满足?
这没标准答案,各地饮食习惯千差万别。然而,这体现的,是你的预期管理能力。就像活动执行一样,你要对流程结果有预判。既要把握局部个体喜好,也要有整体思维。
你要从参与者的角度跳脱出来,才能避免犯像 Tom 同事那样的小毛病,始终谨记最终目标是权衡、优化每个人的体验。
➤ 留心每个人暗地偷偷关心,表面一团和气的痛点:价格。
假如是 AA 制,那么点价位多少的菜合适?这次就餐是工作日普通聚餐呢,还是其他特殊场合?不同情况下,怎样才能让平摊价,分布在每个人的承受范围之内?
假如是请客,也不是拼命挑贵的点就好。菜品数量和单价,应该让对方刚好感受到被款待,但是又不至于因为吃不完,或者价格太贵,而产生心理负担——下次,我得还你多大一个人情啊。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 Spenser 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原公号 “Spen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