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过一些坑,总结了一些经验,再翻看一些曾经阅读过的书,不禁拍案叫绝:
“我真是个傻瓜”
我把核心方法的一些方法总结如下:
1、认识产品、还原产品、创造产品。
这个理念来自于《产品的视角》一书,也和纯银当时提的理念一样。这是产品新人必须踏踏实实蹲的马步。从大量的体验当中去认识产品,提升产品感觉。与纯银只是点出的不同,这本书提到了更具体的方式,基于黑盒和白盒两个视角的学习。黑盒包括产品的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白盒则主要指UI与交互设计。我是花了半年多的时间自己才总结出这个方法,而书中已经有所提及。还原产品主要指复盘产品,利用Appstore或豌豆荚,查看产品的版本迭代线路,并结合产品的数据情况,可以复盘出一个产品曾经掉过的坑和功能拐点,
2、需求初探(用户故事、流程、动机)。
这是分析需求的基本方法论,任何需求的挖掘均是基于此,这也是产品新人必须苦练的内功。任何的需求首先要先保证来自于现实,再来谈高于现实的可能。这是判断真伪需求的标准。
所以,做产品前.第一句要问的事情是:现实当中这个用户故事是怎样的,流程如何,这里面暴露了哪些问题,为什么用户会有这些动机和行为。我发现周边的一些新人在做产品的时候,往往会遗漏这个关键环节,过早进入功能的设计。
3、需求深挖(数据、频次、动机、常识、多维度思考)
从需求初探到需求深挖,是需求思考上的进阶。这一个阶段会掉更多坑,没有谁能说自己能做到100%准确,比谁经验多了。这个阶段是综合多种因素分析得到的结果。这里需要各种角度提供支持,比如数据、需求的频次、需求的动机、生活的尝试、行业的业务情况、演绎推理和总结等等。
4.MVP(假设、实验、验证)
产品和运营都是实验性的学科。这是我做产品以来最大的感慨。产品和运营难做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需要摆平心态面对无数的错误,真实的看待数据。
举个例子,某一天你假设某个功能上线会提升产品的活跃度,但上线后发现日活并没有提升,周留存也没有提升,这个时候作为产品经理的压力也会很大,MD,又掉坑了?多次总结分析,最终得到的效果不佳?这个时候需要摆平心态再分析一下,是不是最近发生了什么问题导致的。比如宣传不到位,用户不知晓功能上线?
数据只能提供某一个角度的视角,做产品和运营都是在不断的测试、修改、再修改的过程。
5、设计(用户场景、业务流程、信息流程、草图、低保)
刚入行的时候,总想在Axure上多搞些交互再交底。到真正从无到有快速迭代带领项目时,自己才发现这种装逼行为是可耻的。我现在跟技术交流的时候,简单的功能直接画草图就交底了,Axure连动态面板都不用。PRD/原型都是交流工具而已,如何收益最大化如何来。
在设计上,1、首先要搞清楚需求发生的用户场景;2、在理解需求的基础上,优化业务流程或者重新定义流程,这是“骨架”;3、搭建好骨架后,再堆砌肉,肉就是信息流程,架构信息的合理的流转。4、先画草图,便于修改和交流。5、如果有必要,再基于草图优化成低保。
待续。
公众号:PM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