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点读书
李文元
近两日在读清人张潮的书,觉得很有意思,录几条与朋友共享。
读书与阅历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点评:读书与阅历有关,这是客观的实际。许多书是少年读不懂,读懂后已非少年,如鲁迅的许多文章,就是如此。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年轻人天赋出众,读书有独特的理解,也是有的,但这终究是少数。
少年人和老年人
“少年人须有老成之识见,老年人须有少年之襟怀。”
点评:这两句话如能完美体现在一个人身上,那肯定是个了不得之人。你想,青春年少,精力旺盛,却又老成稳重,还不是青春无敌?而待到年岁已长,见多识广,阅历丰富,却又斗志昂扬,还不所向披靡?
花不可以无蝶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点评:花无蝶则不艳,山无泉则不声,石无苔则不生,水无藻则不清,木无藤则不质,若人无癖则不趣。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正当的爱好,肯定是无味之人,刻板之人,也是难于沟通或打交道之人。所以明人袁宏道说:“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
无独有偶,张岱《陶庵梦忆》的话更惊世骇俗:“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其实这种癖,也可理解为一种人生执著,一种不变的信念,一种做人原则,不圆滑,不朝三暮四,这样的人肯定是有品味且可以交往的。
四季读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点评:涨潮的四季读书,也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理念的另一种诠释,养身有四季。读书也有四季,挺有道理的。冬天是安静的,读经会更专一,更能明心志;夏天日子长,读历史可以有更多品味,也给人一种冷静的思索和智慧;秋天读诸子百家,会有更多的沉思和拓展,有不一样观点和收获;春天读散文等杂著,则会情思焕发,生趣盎然。
春听鸟声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若恶少斥辱;悍妻诟谇;真不若耳聋”
点评:如今虽没有“恶少斥辱,悍妻诟谇”声,可到处是汽车的轰鸣,工地机器的日夜“歌唱”,房屋装修的亢奋嚎叫,还有小区收破烂的“铜锣叫”、一些老人闲来无事,拉出不着调的琴声及自我陶醉的高歌,人的耳朵充满着各种噪音,能静静地听听“鸟声、蝉声、虫声、雪声、棋声、箫声、风声、水声”,已是奢望,如希求听天籁一般。这急躁的社会,真的充满着各种急躁的杂音。有时真的想,没有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适当的“耳聋”,或许也是福气,至少耳根清净。
艺花可以邀蝶
“艺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栽松可以邀风,贮水可以邀萍,筑台可以邀月,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
点评:“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家庭、一个个体,其实只要有足够的德,足够的付出,就会有真挚的朋友。古人说“积德可以邀天”,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也是一样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