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建威将军柳元景派柳元怙率领两千步骑前去救援薛安都,于深夜时分悄悄地抵达陕城城南,北魏军队并不知道。第二天,薛安都在陕城西南地带陈兵布阵,出发前,曾方平对薛安都说:“现在,强敌在前,坚城在后,这正是我们应该去为国捐躯的时候。如果你不前进,我就斩了你,如果我不前进,你就斩了我!”
薛安都大声说:“好,正该如此!”于是,两军交战。
柳元怙率领士兵从陕城南门击鼓呐喊杀出,旌旗招展,北魏将士非常恐惧。薛安都一马当先,挺身奋战,他身体多处受伤,鲜血流在肘部凝结,长矛也断了,换了一杆又重新进入战场搏斗,各路大军也是越战越勇。
双方从早晨太阳出来直战到黄昏,北魏军大败,刘宋军斩了魏军的将领张是连提及其将士三千多人,剩下的北魏将士都跳进河沟逃跑,也死了很多,另有二千多人投降。
第二天,柳元景抵达,他责备投降的人说:“你们原本就是中原之国的百姓,现在却替胡虏卖力,而且还等到没有力量抵抗了才投降,为什么要这么做?”
北魏降卒说:“胡虏驱赶我们这些百姓为他们打仗,晚一些出来打仗的就会被诛灭全族,他们用骑兵来驱赶我们这些步兵,很多人在未开战之前就死去了,这是将军你亲眼见到的事情。”
众将领打算将他们全部杀掉,柳元景说:“现在,皇上的旗帜指向北方,我们应该让仁爱做我们的先导,为我们开路。”于是,把这些投降者全部释放,让他们回家,他们都高喊着万岁离去,几天后,刘宋军攻克了陕城。
庞法起等人进攻潼关,北魏的守军娄须闻讯弃城逃走,庞法起占领了潼关,关中豪杰侠士纷纷起来反抗北魏统治,居住在四山的羌、胡二族也都送来犒劳将士的东西,表示归附。
文帝认为东路军王玄谟战败退逃,使北魏军队南下深入国境,柳元景等人不宜单独进攻,于是,便把他们都传召回来。柳元景派薛安都断后,自己率军回到了襄阳,文帝任命他为襄阳太守。于是弘农、陕城、潼关又重新被魏军占领,西路军浴血奋战取得的辉煌成果付之东流。
北魏军反攻胜利后,拓跋焘命诸将兵分五路大举南下。向寿阳方向进军的拓跋仁先后攻克了悬瓠、项城这两个地方,宋文帝害怕北魏军队攻到寿阳,就命令刘康祖班师回朝。拓跋仁率领八万骑兵追击刘康祖,在尉武追上了。
刘康祖只有八千将士,副将胡盛之打算依靠山势的险要,让军队从小路到达寿阳,刘康祖大怒,说:“我们亲自到黄河搜索敌人,没有搜索到;值得庆幸的是他们自己送上门来了,怎么能躲避他们呢?”
于是,他让军队结成一个个车阵,继续前进。刘康祖对军队下令说:“回头看的人斩首,转过身去的人砍断双脚。”
北魏军队从四面八方将他们包抄围攻,刘宋军将士都拼死同魏军搏斗,战斗从早晨一直进行到下午,刘宋军击杀了北魏一万多人,血流成河,淹过人的脚踝。刘康祖身上十余处受伤,但斗志却更加高昂。
狡猾的魏军将剩下的将士一分为三,采用车轮战术,便休息边作战。这时,夜幕已经降临,风力很大,北魏军队就借此用战马驼着草,火烧刘宋军营。刘康祖一边救火一边补救营垒,一支流箭飞来穿透了他的脖子,他从马上栽下身亡。主将身亡,其余将士无法继续战斗,随即崩溃,北魏军追击堵截,几乎将刘宋军斩尽杀绝。
刘宋南平王刘铄派王罗汉率领三百名将士戍守在尉武,北魏军突然涌入,将士们想要依靠附近的矮树林进行自卫,王罗汉认为自己接受命令驻守于此,不能离开。
北魏军攻入尉武,结果生擒了王罗汉,他们用铁链锁住了王罗汉的脖子,让三郎将看守。深夜,王罗汉砍掉了三郎将的头颅,自己抱着铁锁逃到了盱眙。
北魏拓跋仁乘胜继续向寿阳进军,他们沿途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劫掠了马头、钟离两地,南平王刘铄绕城加固严密防守。
北魏国主拓跋焘的大军占领了萧城,而萧城距离彭城仅仅十多里,在彭城驻守的刘宋军队数量虽多,但军粮不足,太尉刘义恭打算放弃彭城,返回南方。沈庆之认为历城兵少粮多,建议用箱式战车装载,派精锐部队作外侧羽翼,夹道护送江夏王刘义恭、武陵王刘骏二个王爷和他们的妃子和子女,直奔历城,又分出一部分士卒给萧思话,让他留下驻守彭城。
何勖则建议奔向郁洲,然后乘船从海路返回京师。刘义恭离开的决心已定,只是对这两个提议有争议,讨论了一天最终也未决定。
沛郡太守张畅坚决反对,他说:“如果我们可以到达历城、郁洲,我怎么敢不高声表示赞成!而如今彭城内军队缺少粮食,老百姓都有逃命的想法,只是由于城门紧闭,城池防守坚固不能出城而已。百姓一旦走出城门,就会各自四处逃散,我们想让他们到达应该到达的地方,又怎么能够办得到呢!现在,我们军中粮食虽然不多,但短期内还不会吃完,哪里有抛却安全的办法而往危险死亡的路上去的呢!如果一定要弃城离去,我请求用自己颈项上的鲜血去玷污大王的马蹄。”
武陵王刘骏也对刘义恭说:“叔父你既然身为主帅,要走要留不是我能干预得了的。可是我身为一城之主,如果也放弃城池奔命逃生,我实在是没有脸在朝廷任职,我也一定要和彭城共存亡,张太守说的话,我们不能不听呀!”刘义恭这才决定留下不走了。
拓跋焘大军终于抵达了彭城,在戏马台(彭城城南,高十仞,方百步,是项羽所筑)上设立毡屋行宫,以此来观察城内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