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条子,绿格子,印花棉布,提花锦缎,雪纺毛呢”,如此多彩的她是旗袍。在香港,她有一个更地道的日常称谓 —— 长衫 (Cheongsam)。
在旗袍风盛行的民国时期,没有穿搭博主,更没有街拍,真正引领时尚风潮的是学界师生、大家闺秀和歌影名伶,这里不得不提旧上海名媛张爱玲女士。
张爱玲将她对服饰的痴迷融进其小说的女性角色之中,在《色戒》中给了王佳芝一场妩媚典雅的时装秀:"电蓝水渍纹缎齐膝旗袍,小圆角衣领只半寸高,像洋服一样。领口一只别针,与碎钻镶蓝宝石的纽扣耳环成套。"
有服饰爱好者做过统计,汤唯在影片中换了27件旗袍。现在,不用重温影片,就有一个机会得以直观地欣赏那个年代服饰的真实风貌 —— 百年时尚: 香港长衫故事展。该展览一共展出204件香港长衫 (旗袍) 及其缝制工具与宣传品。
“盘扣花钮,立领收腰,倒大袖、十字袖,襟型多变,裙衩摇摆,线条玲珑”,长衫的魅力在于流畅贴体,穿着者在静立与行走之时,能彰显出一种性感与含蓄之间微妙的平衡。部分展品欣赏:
长衫的缝制有20多个工序,极为繁复,如同操琴作曲,处处精细,主要步骤有:度身、打样、裁剪、熨烫、刮浆、缝合和试身等。对于一位优秀的裁缝师傅来说,这些工序不是刻板的工艺流程,而是在穿针引线时能体察女性身上流动着的气韵。
在民国时期,没有电视机、报纸版面极小,但是艺术的表达形式却从不欠缺。早在30年代,香港的年历广告画、包装盒和招贴纸已印绘着身穿长衫的时尚女性。
云想衣裳花想容,长衫承载了近一个世纪的花样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