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有这样一个桥段,课堂上其中一个学生犀利的对老师说到“如果你没什么可教的,我们宁愿自学。”随后学生们便都离开了课堂,留下老师尴尬的立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原因是老师教的东西,他们已经自行学会。即使尴尬,我也愿成为那位老师。
我一直在思考的就是怎么让我们的学生主动学习起来。
人的创造力是生来就有的,学校教育不能以预先安排好的一切去抹杀学生的创造力和追求自由的能力。教育者要承认人性有自由的一面,通过启蒙实现学生心灵的解放,激发他们进行自主选择的主动意识,鼓励他们学会用自己的视角思考世界,这才能实现人格的独立,才能获得人生境界的提升。
教化学生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接受社会的约束和服从长辈与传统的要求,而是通过交流对话学会怎样去选择、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教育活动必须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学会对自我负责。生活中重要的事情很多,来到学校不仅是要学习生存的本领和技能,更重的是知晓人生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所以,自学,主动学习与分享就更加重要。
基于“金字塔”教学理论,教育者要转变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知识的存在。教育者不仅作为启蒙者唤醒了被教育者,同时也经历着“自我发现”的过程。教育者的作用犹如海上的灯塔,引领着被教育者驶向知识的彼岸。
纯粹的教育,一种不带任何附加目的的教育,一种按照被教育者的兴趣作为引导的教育。对于目前的教育目的强调社会和教师及家长的需要,强调教育为将来做准备,而忽视学生本身的需要,忽视学生的活动以及学生现实的兴趣和经验形成鲜明反差。理想教育应该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自由充分的发展。实现这一理想,要以人为本和提升人文关怀。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尊重关心理解每一个学生,把学生看作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被看作是有主见,有思想,有感情的完整的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也不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权威人物。而成为学生有着平等地位的关心者。实现这一理想要摒弃专制观念。教师和家长都要抛弃控制的观念,成为孩子们的“倾听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官”。家庭学校共同的职责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的成长,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和心灵。要实现这一理想。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才是学习最纯粹的动力,而不是外加的力量。如何让孩子学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一直是教育改革所要面对的问题。家庭和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着眼于发掘孩子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主动,愉悦的过程,而不是在逼迫的环境下被动的学习。
如前所述,教育者想办法引导受教育者最大限量的主动学到知识,窃喜他们骄傲的说出“如果你没什么可教的,我们宁愿自学”。
思考一下“翻转式学习”。梳理传统教育的弊病,致力于为孩子们找回学习的激情,这是真正的教育该做的事。如今教学变革的趋势:从“知识教学”走向“认知教学”;从“知识点学习”走向“知识丛学习”;从“知识积累”走向“知识运用”。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奥斯卡王尔德指出:“值得学的东西是教不不出来的”。一盎司的施教不一定会给受教育者带来一盎司的学识。约翰.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瑕疵就是,它未能在学生学习目的的构建过程中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教育的转机来了,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积极因素,为理想教育提供了可能。教育者要善于挖掘和引导受教育者充分利用这些学习资源主动学习。发达的社会为个体实现提供的环境,信息时代为每个人都成功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主要包括:在全球范围内直接获取最新知识的能力;获取任何领域内最佳榜样的能力;可在任何地方与其他有共同兴趣之人进行互动的能力;把新思想新发明 和新艺术创造广而告之的能力;接受对于任何文化贡献所做的及时反馈的能力;以适合自身的速度把个人兴趣发挥到自己希望达到的程度的能力;一生中从一种生活转向另一种生活的能力。
这是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机会,赋予我们通过自学一样能达到接受教育效果的可能,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因此,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充分利用这些自学机会是必要而且重要的教学手段,进而再进一步引导帮扶受教育者展示或分享学习成果,是最理想的教育状态。
每个教育者心中都有一种自己的理想教育,让我们继续探索适合自己的更适合学生的理想教育。把我们的学生(从英语这门工具学科角度讲)培养成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视野,能用外语交流并讲好中国故事的未来祖国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