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书——对于读书的或不读书的人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有读书习惯的人,枕边书必定是来来去去,今天一本,明天另一本的。但总有一本,会从书架到案头,再到枕边,如此往复循环,最终停在枕边。
不经常读书的人,要是有了枕边书,哈,那很可能就真的是“枕边书”了,或许还更有调性,枕书而眠呢。这也是不错的,书可比枕头睡意更浓。
我应该是个有读书习惯的人,从要是不摸上几页书睡不着觉得来的这个判断。所以,那些说一看书,瞌睡虫就爬上来的人,我一直都有点儿弄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不否认,我也有抱着一本书,坐在床上睡一夜的时候,可是什么时候睡着的,一点儿都不记得,醒了也只是满心欢喜,没有懊恼和看不起自己。
枕边书换了一本又一本,就像是朋友,换了一拨又一拨。朋友换多了,心就变得硬了。枕边书换多了,就再难找到一个能陪着入睡的朋友。
起初我的枕边书是国学类的典籍,再后来是历史,中国史,世界史都有,中间有一段时间还躺过尼采,加缪,萨特。
身边躺的人多了,想来自己也觉得乏味。不安定,是最主要的原因。每隔几天,几个月,身边就换一个女人的男人,他的日子过得肯定也是如雨打的浮萍。
粗粗地读了些历史,哲学,诗,然后拿起小说来读。诗史哲是读小说的基础,这是我对想要读懂小说,尤其是读懂名著下的判断。不知道这个判断正不正确。
不过就目前看来,我还是很庆幸当初自己能有这样的慧心。至于这慧心是怎么来的,实在是记不得了。但它的影子还在,这也是我最近这一年才发现的。
在2018年的前11个月里,我与很多人做过朋友,他们或多或少也都在我枕边睡过一些时日。有的是一夜情,激情过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有的呢,是老相好,时不时她都会过来陪我一晚或连续几晚,有说不出的亲切感,重要的是每次都会有惊喜;
当然,更多的还是露水夫妻,相聚几日,便就散了,何日再见,就只能看缘分了。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不会有两个一样的人。我的这些朋友也都各有各的幸与不幸,各有各的乐与不乐。
这其中有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挣扎与醒悟,盖茨比的虚幻与现实,堂吉诃德的奇情与异想,保尔柯察金的奉献与热情,少年维特的苦闷与烦恼;
还有马洛的执着,默尔索的无所谓,斯特里的无所顾,哈姆雷特的复仇,麦克白的尖酸;更有《百年独孤》里传世的孤独,《牧羊少年》里永恒的奇幻,《平凡的世界》里伟大的平凡……
这些朋友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始终没有一个能在我身边住下来。这不是他们的错,这是我的错。
我不断的问自己,当我在读小说的时候,我的这些朋友们都在干些什么,想些什么,他们到底是谁?
问的多了,我明白了,他们不是这许多人,而是一个人,都是通的。“这个人”,一时这样,一时那样,就像我之前的那许多朋友。
“这个人”就是我的那些朋友们的集合。问了自己那么多次,“这个人”终于来到我的面前,我们握了握手,然后做了兄弟。
当把他当做兄弟后,我发现他在我所有的枕边书里都出现过,过去的,现在的,都有,以各种模样,各种心情。我丝毫不怀疑,他也会出现在我未来的枕边书里,以某个从未出现过的模样。
所以你们要问我,我的枕边书是什么,我会回答,是他。你们要再问我,他又是谁,我会回答,他就是我。
我在那些朋友们的身上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可我又不是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我想经历更多的朋友,更想自己的枕边书一直都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