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发现几乎所有孩子的问题,也都是大人的问题。比如:看到一位网友说:自律这种反人性的事情,我都做不到,怎么去培养孩子自律啊?自律,拖延,虚荣……这些顽疾,确实也是成人的痛点。
前不久,网上流传的“开跑车接送孩子,被老师踢出家长群”,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老师和其他家长都认为,开跑车接送孩子,会让其他孩子攀比。大部分网友都认为那些家长和老师都太“玻璃心”了。
事实上,大部分的小学生还分不出什么牌子的车。他们关注的范围还更多的在于,同学穿的衣服,用的书包,买了什么样的玩具。很难相信,那些在意别人开跑车的家长能教出不虚荣的孩子。因为,他们关注的焦点正是虚荣的表现。
不可否认,如今的社会攀比成风。每次看到类似“大学生裸贷”这样的新闻,都让人痛心疾首。大学生坐台小姐也屡见不鲜了。虚荣,攀比足以毁掉人的一生。
1.
许多家长发现,不少的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有攀比的行为了。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攀比的意识。
一个我喜欢的育儿博主曾讲过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小事。她的女儿问:
幼儿园的小朋友家里的车像消防车一样大,我们家里有那么大的车吗?
她并没有惊慌,认为女儿已经沾染上了虚荣,爱攀比的恶习,耐心地告诉女儿:
我们家里的车虽然没有那么大,但是足够我们一家人做,可以去我们想去的任何地方,让我们幸福。
女儿就开开心心地跑出去玩,把这件事忘在脑后了。
虚荣心,与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评价相关,和社会能力的发展相关。三、四岁时,孩子们通常都很自信,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所以,这个时候的孩子喜欢超人,英雄等等的形象和故事。六、七岁时,开始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2.
体罚和骄纵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是很难有清晰,明确的自我评价的。
首先,自然是家长担负起自己的养育责任,给孩子正面管教。也要给孩子一个不虚荣,攀比的环境。
如果母亲节衣缩食,买一个超出承受能力的名牌包。每天饭桌上谈论的都是谁又花了几个月工资买了一件什么样的大衣。又怎么指望孩子就不羡慕别人的名牌跑鞋,暑假又出国玩了呢?
我们需要给孩子多个评价自己的角度,帮助他们找到模仿的榜样,进而找到真正的自信来源。可以多从品格,能力,兴趣等角度评价。
我的一个表姐,长的非常漂亮,小时候乖巧懂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上了初中以后,就开始打扮,交些狐朋狗友,学习也一落千丈。那个学校里的氛围就是攀比成风,女生化妆,衣服时尚,才最受欢迎。表姐满脑子就是骗点父母的钱,多买点好看的衣服,在同学们面前炫耀。
她的父母操碎了心,后来咬牙在一个好的地段买了学区房。表姐转学后,慢慢就变回之前懂事,上进的样子了。在这个学校里,大家最羡慕的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努力学习的学生会得到同学们的尊敬,老师也很看重。
3.
平时要教孩子区分“想要”和“需要”。
从平时想要买的小东西上入手,多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评估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有没有东西是自己其实并不需要,但是别人都有了,自己也想要。它对我到底有什么用?如果买了的话,我要怎么用?这对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还是我的表姐,很多女孩子都有学钢琴,舞蹈之类的才艺。她也不甘人后,缠着父母买了钢琴。父母省吃俭用,花了几十万的钢琴课学费,她自己也花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练琴。
事实上,她对钢琴一点兴趣也没有。工作以后,有了自主权,她再也没碰过一次钢琴。
我们成年人也经常需要拷问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所做的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吗?还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迎合周围的环境,抑或只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
4.
帮助孩子学习管理和满足期望。
“延迟满足”在一个人成长的路上作用重大。很多父母会从小有意地培养孩子延迟满足:
宝宝是要现在吃一片饼干还是吃完饭后吃两片饼干?
放学后是先玩十分钟还是写完作业玩二十分钟?
想读个中专还是多花几年考个大学?
是在高中就早恋还是等以后遇到更合适的?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重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更重要。
虚荣心,爱攀比虽然是浮躁社会,现代人的通病,似乎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但其严重的后果却不容忽视。孩子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让孩子更正确地评价自己,区分自己“想要”和“需要”的,学会管理和满足期望,不再受虚荣心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