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九思,言当思忠,岂能虚言狂瞒。
君子周而不比,立身行事,岂因外物干扰。
君子立世,何惧生死。
——王宽
《大宋少年志》的播出是猝不及防的,播出时更是连宣传的海报都没有。却没想到如此佛系的剧拿下了豆瓣8.2的评分,并且其中王宽一角满足了不少人对“君子”一词的想象。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你认为君子应该是什么样子?
就笔者而言,君子就该是王宽这样的。
他家世显赫,却不骄纵诳瞒;
恪守原则,却从不苛责他人;
为人知节守礼,做事总是不骄不躁,
像一阵清风徐徐而来,又似一汪清泉,给人以畅意。
韦衙内意外元仲辛愿为酬劳下河捞尸时,王宽会说:“有些人光是要活着,就已经很艰难了。”一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世家公子,从未体会过身无长物的窘迫,却晓生活艰辛,懂百姓艰难,更不会因家境而低看身旁挚友。
小景觉得在七斋中自己最无用的时候,王宽会温柔开解道:“人生于世,无论聪慧愚笨,都独一无二,自有精彩之处,所以不必小瞧自己。”他活得通透,善于发掘他人的长处,予以鼓励。
即使为救同门而被捕,即使被铁链所缚,他也可以气定神闲,悠悠然坐于地上,望着天际的一轮皎月,仿佛置身险境不是他,而他只是在自家的闲庭中赏月而已。
王宽就像他的名字,初觉普通,但细细体味,便会觉得“宽”一字用来形容他是最贴切不过了。待人宽厚,处事大度,淡定从容的样子,总会让人生出一种安全感,仿佛只要有他在一切难题都能不攻自破,迎刃而解,使人心安。
有幸报国,不负少年
战争确实残忍,但只要是为了守卫民安的正义之战,我大宋子民不会畏惧。
——王宽
剧中的秘阁原是藏珍本孤籍,古画墨迹的所在,后枢密院与中书省合谋,借秘阁之名,创千古未有之学院,为大宋遴选天下少年,培养奇才。
有人在阳光下,追寻圣贤之路,就该有人在黑暗里,持凶刃而行。
秘阁中人便是在黑暗中行走的人,即使满身才华也没有功名利禄,不会千古留名,而是悄无声息,于黑暗之处守护大宋光明,王宽一句“有幸报国,不负少年。”便头也不回的加入了。
由元仲辛、赵简、王宽等六人组成的七斋,分属秘阁管辖,每个人加入的原因各不相同。
元仲辛加入,是因秘阁的身份,来日或许可帮助兄长元伯鳍脱困。
赵简加入,是为了逃脱女儿身的束缚,让天下人看看女子也可保家卫国建功立业,而非养在深闺,相夫教子。
薛映加入,是为了全家摆脱军户的身份,能安稳度日。
韦衙内加入,是为了秘阁中的“颜如玉”。
小景加入,只因听从自己爹爹的话。
而王宽加入只为一句“保天下平安,诸生安宁。”
不为私欲,一心报国。简短几字,却能看出王宽报国之心的纯粹和热烈。
在太学内各个学科都是第一,资质聪颖,本可求取功名,走人人都走的那条路,在仕途上大展拳脚,如今甘愿被太学除名,他只是淡淡一句“无妨”。
有人说秘阁走的路是没有光的,是看不到未来的。但有这样的少年,才有希望,那些还在坚持对错的人,还在相信正义公道的少年,他们就是光。
知世故,却守原则
元仲辛说过这样一句话“那家伙聪明得紧,他若不是铁了心做君子,只怕是能成魔头呢。”
王宽一生求直,但凡有不公之事,必定会追究到底,对公道他有一种近乎偏执的执著。
他见元仲辛因兄长元伯鳍的缘故要被逐出太学,前去与学官理论,后又帮元仲辛救出蒙冤被囚的兄长。小景曾因渤海遗民身份被陆观年陆掌院利用险些丢了性命,王宽知道后与陆掌院争论,为小景鸣不平。
太学学官曾对王宽说:“为人要看得清局势。”
王宽回道:“我看得清局势,依旧不服。”
知世故而不世故,纵横古今,多少人在权势的威逼下或趋炎附势或沉默寡言,鲜少有人能仗义执言,王宽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心中的原则,心中的净土。
就算黑暗里行事,心里也该有光才对。
——王宽
我是儒生,不是老古板
我守我自己的原则,可从来不会约束别人,各有各的底线,互相体量就好。
律法礼教守的是自己的那颗心,与外人无关。
——王宽
满腹经纶的翩翩公子,却不是被封建礼教束缚的傀儡。他守礼教,也懂得变通。
初次遇见小景时,小景正为自己不擅跳舞,上台会被嘲笑发愁,王宽转念说道:“你只是说会跳舞,但是并没有说会精于道。”三言两语,便扭转乾坤。
遭遇险情,从不说谎的王宽和元仲辛巧妙配合,闭口不言一句,地上一躺成假死骗过赵简,化险为夷。而后一脸认真说:“地上躺躺,不算骗人。”
明白赵简无意与自家的姻缘,他告诉赵简只需按照礼法双方退还生辰贴,亲事便做不得数。见元仲辛不愿认清对赵简的心意,又向元仲辛挑明要问问自己的心。
礼法是为人情而设,虽然重要却重不过人心,我是儒生,却不是老古板。
这是王宽,他温文尔雅,风度翩翩,他不畏权势,誓卫公正,他满腔热血,为国尽忠,他严于律己,却从不苛求他人,他看清世俗,却纯粹热烈……
罗曼•罗兰说:“人最可贵之处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王宽,温润的谦谦君子,用自己的方式,无形中温暖着他人,护一方安宁。
作者 繁页
排版 易水
编辑 易水 南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