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
影片中,由于自己的学业水平,伊夏被贴上了傻瓜,笨蛋的标签。他从一个快乐健康的小男孩变成了整体闷闷不乐的隐形人。久而久之,仿佛他也认同了这些标签,他躲避父母,躲避老师,害怕与人沟通。其实沟通也无效,因为这些大人总是用自以为是的方式评判着他
幸运的是伊夏遇上了一个懂自己的好老师。
在和尼克老师的相处中,伊夏逐渐打开了自己,重构了自信。
在这个影片中,有一些大坑值得我们深思。
学会区分事实和真相
育儿大坑之一:混淆事实与真相
影片中,当尼克老师和伊夏家长探讨伊夏问题时,尼克老师问伊夏的爸爸:伊夏的问题出现在哪里? 爸爸回答:当然是“态度啊,不然是什么?尼克老师随即说到:我想要知道的是问题的“症结” 你所讲的都只是他的行为表现。如果从结果上看,伊夏成绩不好确实是事实。可是没有人分析过他学不进去,成绩不好的真正原因,我们大多数人往往凭借以往经验,想当然的将学习态度差和成绩不好挂钩。
然而尼克老师却善于发现,善于分析,在探寻过程中,他发现原来伊夏有阅读障碍的问题,这才是真相。区分出事实和真相,教育的措施也就相应不同了。原来的问题少年变成了画画天才,伊夏的学业水平在尼克老师的引导下也飞快进步。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虽然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可能类似,但问题背后的原因却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有敏感的区分能力,透过事实寻找背后的真相。
将问题视角转化为目标视角
育儿大坑之二 采用问题视角教育孩子
如果我们带着蓝色的问题眼镜,用问题视角去看待我们的孩子,我们会发现孩子哪哪都是问题。
电影中,爸爸眼里的伊夏是个问题孩子,成绩不好,调皮,态度不端正。。。。似乎在爸爸的眼中,伊夏一无是处。
伊夏果真如此吗?
看过影片的人都知道,其实伊夏是一个对色彩极为敏感,美术天赋极佳的小孩儿,美术老师尼克认为很多成人都达不到他的这种水平。
那为什么爸爸却看不到呢?
其实影片中的爸爸掉入了问题的大坑。他习惯性的用问题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伊夏。
我们应当将问题视角转化为积极的目标视角。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问题视角后,积极地从聚焦外部、过去、负面或者转化为积极目标上,我们才不会把巨大的能量消耗在毫无意义,又让我们倍感疲惫的心理内耗上。
爸爸可以将伊夏的问题看成是深层次了解伊夏的一个机会。孩子的每个问题的背后都存在着未被满足的需求。伊夏真的是态度不端正吗?也许他只是用自己不端正的态度掩盖自己需要被理解的需求,掩盖自己的害怕。爸爸如果拥有正确培养孩子的目标,如果不用同一个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孩子,爸爸也许就能发现伊夏的美术天赋,发现自己孩子的成长步调,也许爸爸就能及早的发现伊夏态度不端正背后的真正原因。
无条件接纳
育儿大坑之三:有条件的接纳自己的孩子
影片后半段:爸爸来学校找尼克老师,很痛苦的告诉尼克:伊夏的妈妈查找了很多有关阅读障碍的资料,我们想说的是,我们并不是不关心伊夏。
尼克老师便这样告诉了这位父亲:让孩子感觉被需要,告诉他我关心你,如果你怕,尽管来找我,你跌倒或者失败,别担心,有我陪着你,不断地去强调。
这才是真正的关心。我对你的关心,不会因为你的缺点,你的调皮而减一分,这才是无条件接纳。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但实际上,有条件的接纳比比皆是,我们对孩子表达爱时常常会不自觉的加上一些评判标准,我们更喜欢优秀的懂事的孩子。若孩子不符合我们的标准时,我们常常抱怨,批评,指责,久而久之,孩子在我们的有条件接纳中关上了自己的心门。
罗杰斯在个人形成论当中也说,在心理咨询中,我们不但要接纳当事人对好的,成熟的,积极的,自信的表述,同样也要接纳他,对消极的,不良的,痛苦的,恐惧的,异常的表达。这意味着要把当事人当作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予以接纳,也许他有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与他从中发现属于他自己的意义,那么有意义的学习就有可能发生了。
积极回应
育儿大坑之三:消极回应自己的孩子
观看影片时,我们会发现父母和其他老师对待伊夏的回应方式和尼克老师对待伊夏的方式截然不同。
父母采用的是一种吼叫,居高临下的方式回应伊夏的行为。
其他老师采用的是一种指责,辱骂的方式回应伊夏的行为。
记得在寄宿学校的课堂上,针对老师的提问,伊夏给出了自己的有特色的深度见解,这和老师想要的死板套路式的答案截然不同,所以老师严厉批评了伊夏,认为他在乱说。
儿童发展心理学指出,儿童的自我意识是在儿童与环境的交互过程当中形成的,儿童最直接接触的环境就是周边人所给予的回应,每个生命刚出生时都是觉得自己不好不坏,然后开始不断的向外界发出声音动作,如果得到的回应是积极的,就会强化表达的行为,如果得到的回应是负面或者冷漠的,就会逐渐弱化这个方面的表达行为。作为那个撞上后反弹回来的信息,回应的不同,对儿童的安全感和依恋感,甚至自我概念的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一切负面的回应都让伊夏的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他的底层需求:被看到,被需要,被理解得不到满足。
逐渐伊夏由一个积极乐观好奇心强的小孩变成了孤僻,郁郁寡欢,没有安全感的小孩。
万幸的是,伊夏遇到了尼克老师。
在课堂中尼克老师发现了伊夏的异常,主动积极关注伊夏,挖掘他的闪光点,在此基础上,发现了伊夏的与众不同。
他在课堂上的两次行为让我瞬间泪流满面。
第一次,他让伊夏上讲台,帮忙开灯。伊夏刚开始惊愕,一个一向被忽视的小孩忽然被人看到了。尼克让伊夏回答问题,并且伊夏得到了破天荒的表扬,他转而惊喜。
第二次,他列举出那些一些名人的事例。这些名人都有一个共通的特征:患有阅读障碍。他们与众不同,拥有着看待世界的独特眼光,所以他们不被理解,被孤立,但是他们一旦成功,举世瞩目。
这些话这样的例子无疑是在向伊夏传递一个信息:你不是异类,你很出色,将来的你肯定也会取得突破性的成功。这样不露声色的积极回应给伊夏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面镜子,镜子最重要的用途就是积极反馈与回应。采用积极正面的语言,不评判,给予建设性的意见。
以上都是伊夏爸妈教育过程中踩过的大坑,尼克老师在完全了解了伊夏的情况后,决定填补这些大坑。然而填补这些大坑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从尼克老师的解决办法中,可以看出他的底层思维非常强大,格局很远。他并没有陷入具象的问题中,而是从根本着手。针对这些坑,他只采用了一种方式:重塑伊夏的自我认知。
伊夏在经历过被嘲笑,不被理解,被辱骂的种种事件后,慢慢失去了好奇心,失去了探索欲,没有了信心。
尼克老师决定重构他的信心。
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指出孩子自我认知的形成往往来源于自己的学业能力,社会能力,运动能力, 外表长相,行为举止。那在这里面无疑来讲,学业能力是孩子评价自我的非常重要的一 个维度。或者说也是在我们的整个小学阶段,外界对他的平主要聚焦的方向。
因此若是学业能力有所提高,孩子的自我认知便会变得积极。
尼克老师为了重塑伊夏的自我认知,给伊夏重建自信,做了以下两点:
克服阅读障碍
尼克老师了解到伊夏的学业成绩差的真相后,主动帮助伊夏,教他从最最基础的读写能力学起,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让枯燥的拼写生动有趣。
当伊夏认知到很多字后,慢慢对学习有了信心,电影中可以看到,他常常主动在嘈杂的宿舍中带着耳机阅读,看到室外的广告字主动阅读。
举办美术比赛,发挥超长版作用
让伊夏完完全全体验到新的自我,信心满满,获得积极自我认知的是在最后的美术比赛中。
为了彻底改变所有人对伊夏的看法,尼克决定策划一场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美术大赛。很久不愿拿起画笔的伊夏,画出了全校最惊艳的作品。而爱他的尼克老师,用画笔画下了一个最阳光的小孩,那就是伊夏。这样,大家都发现了伊夏在美术上拥有的惊人天赋,他受到了尊重,心态彻底变了。
最后我想引用纪伯伦的诗来表达对伊夏的欣赏,对尼克老师的敬意:
论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