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爱是陪伴,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01
邻居家的诚诚今年四岁,已经读幼儿园中班了。今天老师教了一首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诚诚回来之后唱给奶奶听:“世上只有奶奶好……”奶奶说:“不对吧诚诚,应该是世上只有妈妈好啊。”诚诚急得两只小手在身体两侧拍打着,跳起来说:“他们唱错了,就是世上只有奶奶好。”
诚诚自从一岁断奶之后就一直跟着奶奶睡,是奶奶一手带大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365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总共也不超过半个月。在他的印象中,爸爸妈妈一直只是一个温暖的象征,一个模糊的背影。
在幼儿园里,别的小朋友谈的最多的就是爸爸说什么了,妈妈做什么好吃的了,但是诚诚家里只有爷爷奶奶,所以诚诚经常选择沉默。孩子那么小,妈妈却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很是心疼,经常是有求必应,各式各样的玩具应有尽有,尽管如此,诚诚还是很想念妈妈。
诚诚无数次地在电话里询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无数次地期盼爸爸妈妈能去幼儿园接他放学回家,期盼他们能带他去游乐园玩滑滑梯跳蹦蹦床,但是又无数次地失望,甚至被周围的大人哄骗得多了,听到爸爸回来了或者妈妈回来了这样的话,不再扭头确认,眼睛里也不再闪现惊喜的光彩,因为知道这又是谎言。他渐渐地也不再提起爸爸妈妈了,到现在,认准了“世上只有奶奶好”。
02
诚诚不算特例,除了留守儿童之外,中国目前不能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长大的孩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因为工作、婚姻等问题,不能待在孩子的身边陪伴他照顾他,只好将他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似乎是二三十岁年轻父母的育儿必经之路。可问题是,父母负责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负责养的育儿模式,真的好吗?
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知老。孩子生命中的头三年,是尤为重要的时期,孩子的性格、情商,都是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生活中慢慢形成的,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往往是一个人安全感的最初来源。父母的陪伴,是一个孩子最迫切的诉求。
我们也做过孩子,但可悲的是,我们长大的太快,忘却的也太快。而今我们为人父母,已然忘却了二三十年前的自己,忘却了送别父母时的满目不舍和哀伤,忘却了期盼父母归家时的热切和渴望,忘却了自己也曾是一个弱小的婴孩,那么需要母亲温暖的怀抱和父亲坚实的臂膀。
在面对婚姻生活中的问题时,我们常常下意识地重复父母的行为,却在事后幡然醒悟,当年父母就是这样处理类似情况的啊,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就这么润物细无声地在我们的潜意识中留下烙印,支配着我们的生活。
现在我们手握主动权,却在孩子三个月的时候选择了断奶,因为四个月的产假即将结束;在孩子一岁的时候选择了让他和奶奶睡,因为忙于工作偶尔还要出差;在孩子两岁多一点就把他送到了幼儿园,因为实在分不出精力来天天和小家伙斗智斗勇……
我们为人父母,却未尽为人父母之责任;我们为人儿女,却未尽为人儿女之义务。把养育孩子的重担交给自己的父母,大概是作为80后、90后的我们,最无奈的选择。
03
无数的理由给了我们离开的借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被我们从幕后推到了前台。但是,研究表明:即便祖父母的各种条件(包括经济基础、教育背景、婚姻状况等)比孩子的亲生父母好,或者他们的抚养风格与调查中的母亲风格相似,完全由祖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学业上的平均表现都会更差,社交问题和情绪问题会比由父母亲自抚养长大的孩子多。
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委屈,而这些良性地打击,对孩子而言都是成长的阶梯,而隔代亲一般会促使祖父母为孙子孙女阻挡这些打击,但是这种无微不至的爱,却会使孩子变成温室中的花朵,经受不住成长中的疾风骤雨。
对孩子而言,依恋父母是孩子的本能,父母的陪伴,不但能促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亲子关系更加亲密,而且更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祖父母毕竟不是父母,无法替代父母给孩子的爱。
不能陪伴孩子成长,是很多父母的遗憾,我们虽然打着为孩子的旗号,却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孩子们要的,其实很简单,再多的玩具再漂亮的衣服,也抵不过父母的陪伴。与其在一线城市奋斗给孩子物质需求,不如陪在孩子身边,给他一个幸福的童年。
04
我们大多数人都选择为了工作而离开孩子,但是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我们说想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可是俞敏洪的父母却只是农民,家境也不富裕,但是,父母勤劳、宽厚的品性影响了他一生的命运。他感激父母“什么都没有留下”,却给他流下了最宝贵的人生财富。他说,父母给孩子传递情商和逆商,比传递任何东西都重要。
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事业是否有成就。我们的奋斗是为了家庭,但前提是家庭幸福、美好的存在着。如果爸爸妈妈只是远方的家人却无法拥抱,如果孩子因为父母的缺席而无法健康成长,如果为了工作而失去了家庭的和谐,那奋斗的意义何在呢?
所以,我希望能陪伴孩子成长,等他回忆童年的时候,不一定能记得当初喜爱过的托马斯,却能记得爸爸妈妈的笑容。
所以,当有人问我,上了这么多年学,怎么不出去工作,读了这么多年书,怎么不赚钱养家的时候,我总是很认真地告诉他:因为,我想做一个好妈妈,我想陪着孩子一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