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勇于尝试陌生又渴望的领域,哪怕最后失败,收获得也绝不止失落,还有坚定和执着。
2017年8月27 星期日 阴
上周五尝试着写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真的很困难,与计划的进度完全相悖。本来打算三天内写完篇,现在初步欲计要四个更次才有可能。找不到方向,开始有点后悔自己的不自量力了。
故事讲得是身边发小的经历,熟悉的人和事物,换一种陌生的体裁,竟是完全无所适从。知道自己并非天才那般可以玩转任意形式的体裁,之所以去尝试,有试探、有挑战,还有一些莫名的同情和对岁月的缅怀心思在作祟。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每个喜欢写作的人总期望自己可以写出惊天动地的作品来,现在时髦的说法叫爆文,你我也总不免例外。
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件,生活中自然不缺,或许作者本人就是适逢其会的参与者。善于观察的人,有了独特新奇的感悟,总会产生难以自遏得创作冲动。大多数平凡的人,并不具备大师们的睿智和慧眼,只能在自己周边的环境中苦苦寻觅所谓的典型素材。我正好是这样的人,又自诩有着不弱的观察力和对事物新奇怪异的切入点。看过几本书,就认为自己也有了过尽千帆的感悟。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是具有总结性和指导性的权威理论。作为爱好文字的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健行实践,论证他的长久正确。我也不想赘述这被大师们嚼烂的话题,来彰显自己的跳脱与浅薄。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天才这种人物的存在。真的是有很多,简书上的大神很多都是。看完他们的大作,总让人心伤,不免产生绝望。人与人的差距怎么可以这么大呢?
有些天才还很年轻,他们行文顺畅、笔触炼达,思想辩证深邃;文字优美地让人痴醉,才华横溢得让人目瞪口呆!真是无法想象这些妖孽的诞生,造成了怎样的一片哀鸿遍野。漫天的钻石珠玉犹如皓月当空,映照的不是繁荣,是那一片普遍细碎的哀愁。
谁说天才总是万里挑一,百年难遇呢?还是发扬一下新时代的阿Q精神吧,生活总得继续,不可能不尽人意就放弃自我的梦想。
存在主义哲学告诫人们不能轻易放弃,任何卑微渺小的事物或思想,总有他存在的必要和价值。我深以为然,并因此对萨特很是推崇。所以,即使绿叶的命运无法改变,也不要让他轻易飘落;我们还得继续奋进,争取做那鲜花丛中最肥厚最绿意盎然的那一片叶子。平凡确是必要,咋看不起眼,做好合格的映衬,细细品味,你能发现不一样的美好,收获一份淡然的坚定。
自古文人相轻,这是一种长久形成得陋习。有历史的、人性的,社会的多层面原因,以我浅薄的学识无法去作全面的辩证解析。请原谅我说起这个沉重的话题,但个人以为这种现象的出现逃不出“文无第一”的窠臼,也有人性的丑恶阴暗在萌动。通俗的说法: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网络上也是如此,围观的、吹捧的不去说,那些嫉妒的,恶意的谩骂者尤其令人憎恶。敷衍的人还是点赞比较实在,有感触的给个喜欢也让作者欣然;想写评论,我建议您用点心,至少也要体现你认真看过吧。谩骂和中伤只能说明你品德有问题,什么事不能好好说,认真辩。有道理说得对方心悦诚服,这不是一种巨大的成功吗?或许还能因此惺惺相惜,收获一个直言的诤友,成就一段佳话。
声明一点,说文人相轻不是在这标榜自己是个文人,文人也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只是想表明一种态度:请你用最大的善意,尽可能客观公正的去看待作者和他的作品。爱好文字的人许多都敏感,请不要去打击,挫伤他们的创作热情。无聊的言论和中伤在我看来不是暴力,而是一种罪恶。
又是一篇无病呻吟的感悟,不喜欢的看客请悄悄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