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特聪明,就是学习不用心,他要是认真起来,成绩肯定好。”
读书的时候,你有没有听过类似的话呢?
我出生在西南地区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上学的时候已经六岁了。相比于现在的小朋友两三岁开始上学,已经算很晚了的。不过,那时候的孩子特别自立。学校离家也有两三公里路吧。同龄的小朋友很多,得有二三十个。每天一起走路上学,放学也一起走路回家,一群小朋友一边走一边玩也不觉得路远。放学回家父母还在地里做农活,还没有回家。自己已学会烧饭,说出来可能不会有人相信,那时候的我们六岁就会烧饭了。父母总是起早贪黑,回家往往天色已晚,一身疲倦。小时候唯一能替父母分担的就是把饭烧好吧。那时候灯泡也不是特别明亮,一家人兑着昏暗的灯光吃着最简单的饭菜。就是最平淡的小日子。
还记得每天上学,父母都会千叮万嘱不许玩水。放学之后必须回家。因为去学校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大水库的堤坝。当然,小时候惧于爸爸的威严,当然是把爸爸的话放在了心上。我亦不知道是那个时代就是如此,还是父母真的很放心年纪尚小的我们自己走路上下学,还是为了生计迫不得已!当然,我们都平安长大了!
人的虚荣心也是与生俱来的吧。小小年纪同样有着一颗虚荣的心。那时候对成绩好坏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只知道学习好了可以有大红花戴着回家,心里美滋滋的。特别是走着回家的路上,乡里乡亲的叔叔婶婶爷爷奶奶都会夸赞说谁家小孩很聪明,老师奖励了大红花。
一朵大红花,就是世界上最美的褒奖了!
一年级到五年级相对来说成绩还算比较优秀。每次都有奖状拿回家。那时候的奖状亦很珍贵。不光是奖励,亦是对一个人的肯定。不像现在自己都可以买得到。所以,特别珍惜。别的小朋友领的奖状拿回家,父母都小心翼翼的贴在墙上。来走动的乡亲和亲戚看见了都会说这家的孩子学习好,努力,什么的。我的奖状呢?我不记得爸妈有给我的奖状贴在墙上,我自己却十分珍惜。小心翼翼的保存着每一张奖状。
六年级,也就是小学毕业的那一年,因为一张奖状,至今还记忆犹新。那一张奖状是我唯一撕掉的一张了。
我跟她很有缘分,同年同月而生,就相隔几天而已。我们两小无猜,一起长大。记得毕业了颁发奖状的时候,我也上领奖台了。当我心里很开心的时候,老师说奖状发错了,是应该发给她的。当然,我并没有半点嫉妒她。因为我跟她一起出生,有天生的亲切感。她成绩很好。只是老师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说我领错了奖状。当时,是什么心情呢?不好形容,好像就像玻璃掉在地上的声音吧!当时我脸涨的通红,倒也没说什么,只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从书包里拿出了奖状撕的粉碎,撒向了天空。倔强如我!
一颗种子种在心里,无论好坏,都会生根发芽!
读初一了,我跟她没有分在同一个班,倒是跟另外几个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分在了零九级三班。
班主任是的女大学生初来实习的。个子不大,年轻干练。对我非常好。选我做班长。可惜,我有负于她的厚爱。并没有好好学习。也是因为不懂事,或许也是因为心里没有住着的小红花和奖状了吧。
因为成绩总是不上不下,很多老师总说我:
“这孩子特聪明,就是学习不用心,她要是认真起来,成绩肯定好。”我却默然了。
我从来不承认自己很笨。确实是我并没有努力去学习。现在想来,其实那时候过多的是表面知识的教育。没有人真正从内心去教育。由内心里成长起来的才是根本吧。就像父母的一句话,认为对了,就一辈子在心里扎根了。
小时候听的最多的就是:知识改变命运!可是谁又仔仔细细的跟年幼无知的我们解释过何为命运,为何需要被改变。
当然,我并没有说哪个老师没有认真的教学。她们都很认真的竭尽全力把自己所学倾囊相授。
只是大多数人并不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没有珍惜读书的时光!辜负了家人与老师的期望,也辜负了自己的青春。
我们整个村差不多都是一个姓。基本上每一家堂屋中间都供着神龛。【江夏堂】尊:天地国君亲师。之所以写到了这里,是想说明老师的地位其实是很高的。
家谱的遗落,传承的缺失。年轻的我们并不太清楚何为(江夏堂)。祖宗是谁,又从哪里来。只依稀记得爷爷说过我们村里的人是一个大家族,是明朝时期由江西迁移到这里。祖宗选了这里安家落户因为这里依山傍水。
时至今日依然把老师的地位供奉着,其实事实还是表明人们依然尊师重教!只是,没能像(曾国藩家训)那样深省人心。
曾经有人对我说,“读书是你唯一的出路”,我以为是在鼓励我,直到过去很多年,我才明白是在同情我。
事过经年,唯有感慨了!
人生路漫长,愿执迷不悟时少受点伤,愿幡然醒悟时一切还来的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