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结势,置顶公众号 jieshi100.cn
结网点滴,发酵机会,类比演化,洞察趋势
本文8346 字,读完共需 16分钟
微信小程序发布于2017年1月9日,支付宝小程序发布于2017年9月20日,百度于今年的7月5日的Baidu Create 2018发布了百度智能小程序,标志着BAT三家都加入了“小程序”大战,百度借助其搜索核心和AI的加持,能在小程序江湖中翻出多大的浪花我们拭目以待。前者支付宝小程序的不温不火,还有围攻微信小程序的九大手机厂商推出的快应用的没声音,让微信小程序成为今天的主角。
目前微信月活用户在2018年一季度达到10.4亿人,日均登录用户在2017 年9月就已经达到9.02亿人,从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微信的活跃人群覆盖率几乎占据了国内移动互联网的所有用户群体,微信已经成为人们在移动互联网上活动的最重要的工具,而小程序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微信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地位,占据用户更多的使用时长。
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认识微信,看看微信小程序这趟车是怎么开动的,飞驰的,接下来怎么开,以及还能开多远:
1、微信的版本演化史和曾经的纠结
2、微信的产品生态圈、小程序的商业化和成绩单
3、微信的新机会--流量红利、生态闭环和快速试错
4、重新认识XXX
5、已经踩到红利的先行者和已知的玩法
6、如果提供这样的工具或服务,你会使用或买单吗
1、微信的版本演化史和曾经的纠结
微信的版本演化
Ø 1.0 到 2.0,微信围绕聊天工具完善了基本功能。
Ø 2.1、2.2、2.5、3.0、3.5 全都在干一件事情:让大家加更多的好友。
当时还有很多别的聊天工具:阿里有来往,运营商有飞聊翼聊沃聊,360有 “口信”,这些产品都完成了微信在 1.0 和 2.0 版本时期做的事情。不同的是,微信在 2.1 – 3.5 版本中完成了关系链的奠定,树立了今日的护城河:用户关系链。
Ø 4.0 版本,微信迎来了朋友圈和公众号,整个生态初具模型。
Ø 4.2 视频通话,
Ø 4.5 实时对讲,这些是对聊天工具的简单补充。
Ø 5.0 版本,微信加入了游戏中心、微信支付、表情商店。这三件事情的目标都是赚钱。
Ø 5.4 版本微信开始支持全局搜索,
Ø 6.1 版本微信红包诞生,
Ø 6.5.2 版本小程序正式发布。
微信的纠结
Ø 按住说话和通讯录?
微信的 “按住说话” 参照的是Talkbox,但基于用户通讯录建立社交连接,这点参照的是 Kik,这款 App 当时在美国两周时间席卷百万用户的时候,靠的就是通讯录的关系。
在 PC 互联网时代,中国互联网产品是没有通讯录关系的。邮箱都有通讯录功能,但中国人不爱用邮箱,更不爱给通讯录加备注,所以查找联系人的效率很低。移动互联网让用户的手机变成了电脑,手机通讯录第一次可以被软件平台抓取。Kik 当时就靠抓取用户通讯录来进行病毒传播。
但微信一开始不干这个事儿,它觉得可以用 QQ 账号来打通用户关系链。它做一个手机软件,输入 QQ 账号就可以把所有好友都导进来(如果对方也有微信)。很可惜,这个策略没有成功,最后,微信才参照 Kik 做了通讯录抓取。
微信在推广 “按住说话” 上也经历了一些波折。前几年大家走在路上看到一个人对着手机说话,说一句停一下,说一句停一下,会觉得非常奇怪。这说明对讲机是一种需要被教育的使用习惯。
Ø 流量问题?
2011 年的流量很贵。因此,当 Talkbox 等产品对声音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微信却大幅压缩了语音、图片的质量,因为微信一直信奉为用户节省流量的原则。今天很多人对朋友圈的图片质量不满意,也跟微信的流量策略有关。
今天大家都觉得移动化理所当然,但不要忘了在 2011 年的时候,电脑端才是大家的主战场,李彦宏还说过移动互联网只是互联网的延伸。
如果微信也这么想,语音功能这种费流量的功能可能就没有了,但团队相信了技术进步会使得流量价格下降,才会 allin 在手机端。
Ø 做不做 “消息已读”?
团队也纠结了很久。一把手、二把手两个人吵了三天三夜,直到今天看来这个策略还是很奇葩的:除了微信,其他像 iMessage、Whatsapp、QQ、钉钉、陌陌这些通讯工具全做有消息“已读”状态。
Ø 做不做 “地图定位”?
这是很多用户的呼声。记得当时有一个外企的朋友问我,微信能不能不要做地图定位功能,很多人会顾虑这个问题,家属查岗问你在哪里,发个定位给我,这时发过去就完蛋了。微信最后还是做了这个功能,但是用户可以修改发出的地址。这样一来,查岗的功能就不存在了。我们不是想取悦这帮有难言之隐的人,而是不想得罪他们,微信只是在还原真实的世界里的需求场景。
Ø 做不做视频通话?
这个功能在 2011 年的 9 月份就已经做好了,比朋友圈都早,但等到 2014、2015 年才发布,怕运营商会施加压力。媒体上评论人不断讲微信的视频通话和语音通话功能会消灭电话,但即便到了今天,微信也没有真正替代电话。
Ø 做不做 PC 版?
微信大概到了 2013、2014 年才出现 Web 版。它的名字最早不叫 Web 微信,而是叫 “连接键盘”。在它的设计思想里面,电脑端只是帮你更方便打字的一个键盘而已。此外,网页、PC、Mac 版本全都不允许账号密码登录,因为微信账号体系背后有一个哲学:手机就是你,你就是手机,人在手机在,手机在人在。如果手机没了,聊天记录全部清空。如果微信允许 PC 端通过账号密码登录。用户离开电脑,有别人替代你收发微信,怎么办?
Ø 做不做多账号同时登录?
微信认为账号就是你,你就是账号。这是它的背后的哲学,由着这条哲学都能去理解微信很多事情。
Ø 做不做滤镜?
一开始做了,后来删掉了。小龙希望大家以真实的面孔来面对所有人,美颜是个没完没了的事情。小龙有这个执念,让世界还原真实。
Ø 微信支付?
微信纠结了这么多事情,大家还觉得只是简单的抄袭那么简单吗?乔布斯引用毕加索的名言,好的艺术家模仿,伟大的艺术家偷窃(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所谓 “偷”,实际上是学习对方好的 idea,找到精髓。并且不断探究这个功能是否可取并可为我所用。
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微信到底做了哪些创新。比如移动支付,最早微信肯定是模仿支付宝的,因为支付宝比微信整整早了快 10 年在做移动支付这件事。
支付宝从 2004 年开始就一直在啃银行,在推动用手机账号来完成支付这件事情。微信把整个移动支付的流程复制过来的时候,也参考了很多支付宝的框架。
微信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变。支付宝原来有登录密码、支付密码、淘宝密码,要用小写字母、大写字母、数字组成。这种设计加上支付宝的银行卡、余额账户、优惠券、红包、集分宝,对用户的门槛非常高。微信全都不要。卡就是默认一张银行卡,没有优惠券,密码改成 6 位数字。
想明白微信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先得搞清楚微信当初最想要什么。首先,它最想要的是绑卡用户。其次,它要抓住下沉用户的心。支付宝的早期用户来自淘宝,是全体网民中比较先进的。但微信要面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怎么可能记一个非常复杂的密码呢?但 6 位数总是能记住的吧。
微信支付起来最早靠的是滴滴打车。如果没有这个改变,当用户赶着下车付钱的时候,他还在手机上输密码,某一位数字密码输错了,司机就只能关起门来请用户掏现金,那移动支付这个事儿就不用讲了。
我们可以确信,如果微信没有做这个小小的创新,移动支付绝对没有今天这么大的影响。6 位密码上线后,整个支付宝团队都慌乱了。原来的密码做得这么复杂是为了风控,结果微信现在搞成了 6 位密码,支付宝要是照抄的话就会全乱了。但是支付宝没办法照着改了,因为它也看到了趋势。
2、微信的产品生态圈、小程序的商业化和成绩单
微信的产品生态圈
1)、社交基本底层功能-----核心为人链、其次为人与群体,各种需求场景下的流畅、简洁、便利沟通。需要的形式:文字、图片、声音、视频(都包括:进、出、停留机制、处理(如接第三方的美图等))
2)、在人链基础上的、信息分享功能----朋友圈,具有很强个人属性的自有媒体,但微信对其内容进行二次控制,避免形成干扰,所以对人链数量进行了5000人的限定。
而是运用多次传播的机制,利用传播阻力,对内容的影响进行人群众包式的过滤
3)、公众号——媒体属性,告知功能,完成组织对人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内容传播,及简单二次沟通,同时还是在人链基础上进行水面扔石效应。特例:例如自媒体,内容服务类整个需求场景已经在此实现。
4)、服务号——服务属性,真正能形成长期稳定使用需求关系,完成完成组织对人的服务匹配,大量接入了腾讯本身生态系统服务商及试点第三方服务提供商。
未来是以此为基础,链接组织和人之间的可以沉淀性需求关系。
5)、核心直达服务——腾讯自有的服务体系,游戏、购物等,在微信服务的“发现界面”,称之为“直达服务”
6)、衍生直达服务——钱包、卡包为基础,以交易、及促销为核心的交易应用场景中的刚需普遍需求为基础延伸出其他第三方、或者腾讯系的紧密合作伙伴,或者被大众用户高频生活场景下的第三方,如:吃、住、行(滴滴打车)等服务商。还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选择标准。
7)、第三方合作商——各行各业在做试点,如女性购物-美丽说,等等场景下的,以人链为基础,以边聊变干什么为应用场景,提供及时性、群体传播决策、促销工具等价值体现。
8)、外围第三方----使用统一工具进行操作,包括营销服务商,微商服务商等等。
9)、小程序 & 小游戏----连接一切。
小程序的商业化
2018年1月25日,小程序支持打开移动应用。
• 实现小程序与APP之间的互联互通。
2018年2月2日,小程序开发工具支持真机调试。
• 开发者可直接在开发工具内控制微信客户端中的小程序,进行断点、单步执行, 调用所有原生API,查看所有小程序数据日志等。
2018年3月13日,小程序开放插件功能。
• 开发者可以像开发小程序一样开发一个插件,提供给其它小程序使用,无需重复开发
2018年3月23日,小程序游戏类目开放测试。
• 开发者可开发和调试小游戏;同时,对小游戏开放微信社交关系链和虚拟支付提供能力。
2018年3月29日,小程序内测广告组件与新增快速创建能力等。
• 满足小程序开发者变现需求;帮助公众号运营者快速接入小程序;新增小程序插件管理接口,支持第三方平台添加插件能力。同时更新小程序基础能力。
2018年4月25日,小游戏新增激励式视频广告组件、防沉迷接口等能力。
• 进一步增加小游戏变现能力,以及完善小游戏的防沉迷、内容安全接口、游戏 圈组件等一系列能力。
2018年5月17日,小程序分享功能调整及组件更新。
• 小程序、APP、网页分享功能调整优化用户体验;同时,增加小程序打开其它小程序或设置页等组件。
2018年5月18日,APP打开小程序及内容安全等能力开放。
• 可服务更多场景,完善APP和小程序的链接能力;以及开放了内容安全接口等更多新能力。
2018年6月14日,小程序基础能力及开发者工具升级
• 小程序新增打开公众号文章、意见反馈等新能力。开发者工具支持代码云端托管,并优化了开发版预览方式和界面布局。
2018年6月15日,小程序分包加载功能升级,新增性能监控
• 小游戏新增分包加载功能。运用分包功能后,小程序或小游戏代码包总上限可 提升至8M。运维中心新增加载性能监控,帮助开发者了解并优化小程序加载性能。
小程序的成绩单
投融资一览表:
统计数据一览表:
3、微信的新机会--流量红利、生态闭环和快速试错
小程序的流量红利
在 PC 时代,浏览器的时长占比是55%,在手机上,微信的时长占比是超过 55%的。除聊天外,阅读和交易的消费场景也在往微信迁移,这就使得内容生产者也开始往微信迁移,开发者们逐渐把微信当作发布应用的第一站,微信成为基础设施,成为新的浏览器。
上面是微信里估值最高的十家企业,十家里有九家都和前端的新式流量玩法相关——拼团、分销和裂变。共性都是前端通过这些新玩法快速起量,供应端再进行升级改造。
这些机会之所以出现,是不是本质是微信的流量红利?流量红利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从 PC 到 Mobile,大的机会往往是智能手机的新维度带来的,LBS 带来滴滴和美团这样的机会,通讯录带来微信这样的机会,camera 带来美图这样的机会,voice 带来喜马拉雅这样的机会。
流量机会:
更廉价的流量获取方式,目前的玩法有四种,拼多多的拼团,云集的分销,薄荷阅读的裂变(也就是人拉人的模式),享物说的砍价,也许还有更创新的玩法,我们也在持续观察。
更下沉的渠道,覆盖了增量人群。微信覆盖 10 亿月活用户,已经成为一个覆盖不同层级用户的 App Store,通过微信的传播,应用可以更容易触达下沉的人群,再通过微信群的运营,来养成他们的使用习惯。在用户端,我们看到的是通讯录维度增强后,带来的新的流量玩法,这里面带来的最大机会是交易平台,先行者收割了流量红利,做了很多用户,也收割了资本红利,融了很多钱。
小程序的生态体系
小程序把微信的整个生态体系连接了起来,不论线上线下,各行各业,全部盘活,可以激活无穷的想象力!
小程序的快速试错
开发成本的降低,可观的流量红利和完善的生态闭环,让小程序的快速试错成为可能,能更快的开发出最小化可行产品(MVP),以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
4、重新认识XXX
微信让我们又有机会重新认识分类信息,重新认识社区,重新认识视频,重新认识游戏,重新认识零售,重新认识阅读,重新认识音乐,重新认识工具,重新认识XXX……
第一,微信更好的做到了人以群分,这里是不是有基于人群的会员制电商的机会?有好东西是针对一二线人群的,云集和拼多多的人群要下沉一些,但还有更下沉的五线开外的乡镇还存在空缺,比如我们交流过的 V 小客就希望主打这个市场。
第二,垂直电商和微品牌的机会。因为用户获取成本的降低,微信里垂直电商跑出来的概率增加了很多。很多玩家用的是分销模式,只有高毛利的品类才适合分销,这样可以给一二级代理足够的毛利,比如化妆品、母婴、生鲜和家居这些长尾非标品;比如大牌尾货,一二折进货,三四折卖出;还有厂牌,毛利空间也很可观。当渠道建立后,这里或许也有微品牌的机会。
第三,除了拼多多这种实体物品电商,以终为始看,微信里是不是还存在虚拟物品电商平台的机会,之前的知识付费更接近CP,有没有知识付费平台化的机会?有没有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的机会?从不同的切入点切美团和 58 同城的市场。
第四,知识付费,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我们看到十点读书和薄荷阅读这些项目的营收都增长极快,而且有着很高的毛利和净利,比百度的广告业务、完美世界的游戏业务、京东的电商业务的毛利和净利都高。
我们做一个猜想,知识变现会不会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基于微信的变现方式?微信里除了广告、电商、游戏、金融外,产生的第五种变现方式。这种付费阅读、购买知识的玩法很早就被人尝试过,只是没人做大,微信里有什么独特的土壤让它开花结果呢?朋友圈是最关键的因素。朋友圈是一个印象管理的容器,我们发的朋友圈往往有企图心,当我们发keep 打卡时,是在告诉别人我是一个很阳光健康的人。同时,朋友圈也是最容易出现焦虑感的地方,当身边的很多人都在刷薄荷阅读时,有的人会感觉周围的人都在进步,从而产生焦虑感。知识付费在微信里快速起量,和朋友圈这一催化剂时密不可分的。
再就是公众号积攒了大量粉丝,这些粉丝时因为信任作者才加关注的,这是一个天然带信任感的流量池子,当作者开始贩卖知识产品时,付费变得很自然。当然,小额支付习惯的形成也是一个因素。
前端获取流量有四种打法:得到通过个人 IP 获取流量,十点读书通过内容获取流量,千聊通过提供工具获取流量,薄荷阅读通过裂变这一营销方式获取流量。后端变现有两种打法,要么通过自营内容赚钱,毛利在 80% 以上,要么通过签约作者合作内容赚钱,毛利 50%。
在我们看来,知识变现产品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新型出版社。
新在哪里?更符合用户口味的内容,之前的书籍是几万字,现在变成几千字,阅读门槛降低很多;更快的迭代周期,之前出一本书一年时间,现在是每隔几天发布新内容。
知识变现能否长期作为变现方式呢?我们也在观察:
学习毕竟是个反人性的事情,用户能不能长期坚持?大多数知识变现并不以效果为目的,而是作为安慰剂存在的,用户在试过没有效果后能否长期留存?
如果知识变现作为一个基础变现方式成立,应该不只有十点读书和薄荷阅读这些玩家,后面还会有更多的玩家涌现。
模式大家都学会后,比的还是谁更懂得获取用户,和谁有能力做好内容留住用户。前端有独特流量的玩家有可能成为“后浪”,比如我们看到新世相也开始做读书会。
同时,会有不同的玩家向更垂直的领域延伸,比如宝宝玩英语是抓住了父母想给宝宝做英语启蒙,却不知怎么教这个需求,Chic原醉是抓住了女孩子想找高富帅这个刚需。
而现有的知识变现项目大多像 CP,这里有没有平台化的机会?
第五,新零售,特别是是在无人业态的这种线下场景,结合微信免密支付和人脸识别技术,小程序作为新零售闭环里离用户最近的一个节点,它的作用不可忽视。
第六,内容社区,微信天然的社交场景,内容与人之间的发酵场合会很多,聊天场景的数据沉淀结合人工智能的智能推荐,会更增大社区的活跃度。
第七,工具服务,借助微信的用完即走的产品理念,以及微信完善的变现机制,各种工具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
第八,游戏,由于优于H5的产品体验,PC时代的类似4399的页游平台会受到不小的挑战,相关的玩法都可以往小游戏移植。
第九,音乐,类似网易云音乐的黑马会不会在小程序生态中长出来,可能性不小。
第十,短视频,在抖音如日中天的时候,小程序里会不会也诞生类似的社交属性更强的短视频平台。
第十一,人工能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小程序作为人工智能前端载体能拿到更多的数据,反辅算法,能更快的优化迭代。区块链跟微信的很多理念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会不会在小程序领域里生长出最大的区块链玩家,就像最近有人把享物说跟区块链打比方一样。
如果有更多的“重新认识XXX”,可以评论区评论,也可直接加文末的微信群讨论。
5、已经踩到红利的先行者和已知的玩法
Ø 拼团-拼多多/连咖啡/礼物说
Ø 网赚-趣头条
Ø 代币/积分-享物说
一个基于小程序的二手交易平台,通过虚拟积分来买卖商品。
二手交易和微信有很好的契合度,小区微信群里经常有各种二手物品的买卖,送掉和扔掉不需要的东西已经变成了新生活方式,却一直缺少一个好的载体。
享物说和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有着本质化差别,闲鱼里的物品还是定位在百元以上,而享物说上的物品更便宜更长尾。闲鱼有 80% 的物品一年之内卖不掉,而享物说 70% 的物品可以在三天内卖掉,形成了足够强的差异化。
买卖不需要人民币,只需要积分,使用门槛很低,这意味很低的流量获取成本。并且长期来看,会有一定的网络效应,这是 VC 最敏感的事情。
之前在 PC 和 Mobile 上,往往是先获取流量,再做交易。但在微信上,一些交易平台却把顺序倒了过来,比如拼多多和享物说,交易本身变成了高效拿流量的手段,拼多多建立的是价格敏感用户的流量池子,享物说建立的是二手交易的流量池子,之后平台会引导这些流量去购买高客单价的产品,或者导向别的交易。
Ø 小游戏-跳一跳
Ø 电商服务-有赞/SEE/LOOK
Ø 内容服务-新榜
Ø 数据服务-阿拉丁
Ø 知识服务-小鹅通/千聊/知识星球
Ø 应用商店-知晓程序等
Ø 辅助工具-社群管家/公号助手/表单管理/二维码/课程/广告平台
Ø 音乐社区-果酱音乐
如果有更多的行业案例已得到验证,可以评论区评论,也可直接加文末的微信群讨论。
6、如果提供这样的工具或服务,你会使用或买单吗
Ø 71快乐他爹的周末计划:出行,报班,计划分享,活动组织,逛街,宝宝知识积木,知识聚合,交流社区,成长分享
Ø 72小程序需求发布平台:我也想要把需求顶上来,无偿或有偿开发,代币分成模式交付
Ø 73诊股:分析股吧,雪球社区,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其跟自选股趋势曲线的关系
Ø 74十万加:前1000家公众号最新10w+文章智能推荐
Ø 75二手当铺:闲置物品换票,票可以买很多东西
Ø 76群活动工具:群公告,群相册,群活动,群文件,群观点沉淀,群收款,群发
Ø 77自动抢:输入手机号自动抢优惠券(滴滴、淘宝、美团、肯德基、培训班等)
Ø 78自我诊断:情绪,脸色,穿搭,性格,偏好等
Ø 79问问TA:选择恐惧症的福音
注:以上所有想法的产品形态都是基于微信生态的小程序。
如果你会使用或对上面的工具服务买单请在评论区回复服务前的号码,谢谢!
如果你不认同上面的想法或有更好的想法请加下面的群深入讨论,谢谢!
如果上面的想法市场上已经有上线的产品也可以一起交流讨论,谢谢!
如果你的公司内部已有开发需求也可以加群讨论,谢谢!
小程序这趟车,你上吗?要上请入群,谢谢!
加群请备注:结势尚进会+姓名+公司+职位
尚进会-微信小程序交流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结势,置顶公众号
结网点滴,发酵机会,类比演化,洞察趋势!
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公开信息整理,如有侵权,请入群联系。
附:参考资料:
微信的操作系统之路
https://mp.weixin.qq.com/s?timestamp=1531117163&src=3&ver=1&signature=uwANxVs93OiqKpMsTGXHkn2p2GPin-G3YvguW4rAuRcVK*loUS0CJPIXEuQWMgqdisvJQAM6VP2W8D9bmtig7uOcuFb-iHNXogl6gkuGHRMnUegQDaeNaS0v*g98-fs*8WxY2Z9V1Z9DM5NoIuCRdVquZj4ZznlSwhFwMWt3WUs=
7年时间、64次迭代、10亿月活,微信凭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F5bhlKbYiSvAuBgHpd7Nsg
微信之父张小龙内部分享:产品只有一个定位
https://mp.weixin.qq.com/s/uzvLDSuN4cvDobVCm0LrAQ
微信张小龙的饭否日记:哥做的不是产品,哥做的是发挥潜力的自由
https://mp.weixin.qq.com/s/AlPYkFSBpBcoGfzhxOX3UA
微信生态爆发:流量的狂欢与红线
https://mp.weixin.qq.com/s/yCZfCt-WGhLBRBeHHVWbJQ
微信生态系统性大机会,拼多多只是个开始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31116940&ver=987&signature=HuBq9q1Xuhy17gYiseuq-LTPijvU7dGCgzLUs50bFS27DSZwRI9jfHnA0g6n*20kAWH5UqDjhyEjRg5POwNXT8jYHKqdoR3rYPIbQSs2mCNtgTnycFED9NApBxiaEzm0&new=1
享物说:互联网世界给区块链圈的答案
https://mp.weixin.qq.com/s/2NSkBLE8UlfGjHgvFyu0cw
二手平台『享物说』的经济学原理
https://mp.weixin.qq.com/s/Jj-C-mR2GaDNbSo9i7H6wg
半年4轮融资、从微信群开始创业到600万用户,享物说靠什么颠覆咸鱼?
https://mp.weixin.qq.com/s/ncrhHfSKf7xMICkvbHGK-Q
小程序电商新物种:连咖啡、享物说、礼物说 谁是下个“拼多多”?
https://mp.weixin.qq.com/s/Lvzyn8O9szB-NggknbiIfA
上线30天用户破百万!果酱音乐小程序能做成最大的微信乐迷社区吗?
https://mp.weixin.qq.com/s/FhGJKkzrul1w0YIvou7RXw
拼多多十问十答:无限风光,还是危机四伏?
http://36kr.com/p/5142329.html
快应用(Quick App)的前世今生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3845550204734737&wfr=spider&for=pc
百度智能小程序来了,开发者做好“大迁徙”准备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5042275632247038&wfr=spider&for=pc
如何看待支付宝推出「小程序」?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850899
阿拉丁2018年上半年小程序生态白皮书
http://www.aldzs.com/huodong/2018_white_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