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是数十载寒窗苦读学子的最后拼搏。高考在学生的眼里,家长们的心里是那样的神圣,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往往是改变命运的一次考试。最起码在当年的我以及家里人是这么认为的。
那年的高考还在7月7日,上海的天气可不是一般的热。那时黄梅天刚刚结束,开始进入盛夏季节。气温30℃以上是习以为常。对于高考的学子来说似乎有点不太适应。
农村尤其如此,那个季节蚊子早就频繁出没,那时也没什么空调电扇,降温纯粹靠大自然的恩惠。高考前一天一般都会激动,能如往常那样安心入睡能有几人?第二天就是决定自己人生的时刻,怎么能不紧张,怎么能不兴奋,如何能安然入睡,想得越多,越难入睡。听着窗外的蛙鸣,时不时有蚊子围绕着你转,更是难以入眠。
好不容易能小睡一会儿,闹铃声或者家长就会催促你起来。当年在农村,高考也不在自己的母校,而是在十几公里外的另一所高中。先到车站集合,然后一同赶公交车前往。
我们那一年的高考比往年更热,当天气温超过了35℃。早上6:30就在车站等候,虽然时间还早,可气温已经感觉热浪滚滚,车站上的学生满脸的焦虑,公交车怎么还没来?好不容易车子来了,农村郊区的车子就是单节的公交大巴,不像现在是双节,可容下更多的人。
同学们只能份两批前往另一所高校。几乎也看不到有家长送考生进考场,他们自己忙着在田间地头工作呢,对于他们而言家里孩子能否考上大学全凭小孩子自己的能力。也不会像现在那样积极补课,请家教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期望在高考中能上一个985或211的高校。当年农村的家长是那么的顺其自然,似乎从来没有把孩子读书的事情放在心上。读好读坏全凭孩子自己的本事。
进了考场,陌生的教室,熟悉的环境。只不过天气实在太热,在讲台那里放着盛着水的脸盆,旁边放着毛巾,如果你感到头晕可以让监考老师帮你搓一把毛巾,给自己降降温,清醒一下脑子。
在课桌过道的前后,都放着两块大冰块。从小到大还是第一次看到冰块可以这么大,冬天荷花沟里结冰时,也没有这么厚这么大啊。看着这庞大的冰块,阵阵凉意袭人,似乎确实能降温不少。
上午考完试,就在这陌生学校食堂中买一份客饭吃。中午也不可能回家午睡休息,只能在校园的椅子上稍许休息。可这么热的天如何能休息,汗流浃背的桑拿天啊。坚持就是胜利。
第二天依旧是高温,继续煎熬。
时隔这么多年,当年考试考得啥早就忘记,只记得考试的天气,以及考完后的轻松。十年的煎熬似乎就此结束了,进入大学就是进入天堂一般,我们这样天真的以为。
其实高考,对于过来人来说不就是一次考试罢了。但对于高中的学生而言不管老师家长如何解压,这考试的意义是非同寻常。很多时候,看着远方的路总总感觉是那么的漫长和可望不可及,可等你翻过高山,走过泥泞再回首时才发现,走过的路都不算什么,前方的路总是不可测和难以捉摸。
2019.6.7 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