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琼熙
图/公众号文章
继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奖后,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这篇科幻小说又摘得了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主要叙述了来自第三空间的主人公老刀为了送女儿糖糖进可以学唱歌跳舞的幼儿园,接受来自第二空间的委托,冒险进入第一空间非法送信赚取佣金的故事。
未来的北京无法承受人口激增的负荷,于是被改造成折叠城市,如同一个巨大的转轴,三个空间的人随着转轴转动开始48小时周期性的生活,每当其中一个空间转入地面其他两个空间便进入休眠状态,在这48小时中,24小时属于第一空间,16小时属于第二空间,8小时属于第三空间,三个空间相关又独立,居民无法自由交流,只有通过限定的通道才能往来。我们跟随垃圾工老刀的冒险经历,在三个空间走了一遭,看见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譬如在第二空间读研究生的秦天和他的同学梦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条件更加优越的第一空间,出生在第一空间的依言只用半职便可生活无忧,第一空间中机器人在城市巡逻,超市全面自助,人们的生活完全智能化,来自第三空间的老葛凭借自己的打拼在第一空间立足......既是老刀看到了从未见过的世界,也让我们领略了折叠城市的奇观。
小说的描述质朴亲切,通篇没有像《星球大战》一样气势恢宏的混战场面,拯救宇宙,拯救太空,也没有《X战警》那样身怀特异功能的群体,更没有《三体》那样满满的物理、天文知识,显得既不“科”,也不“幻”,实际的来说它应该算是一篇软科幻小说,大大的弱化了科技定律,依托于折叠的北京这一背景展开,揭示了我们当前正在面临的问题,更多的体现着人文关怀。三个空间的建立,更像是三个等级的划分,三种资源优劣的分配。第一空间是核心阶层,创造主要价值,第二阶层是中层阶级,替第一空间打工,第三空间是工人阶级,靠体力生存。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的普及,社会的等级差异也越来越明显。第一空间的高级管理者更关注于技术的研发,以此推进社会的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却会让第三空间的工人阶级面临失业,无法生存,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似乎谁也给不出最合理的答案,只有从时间上约束第三空间人们的生活,就像文中老葛说的:“最好的方法是彻底减少一些人的生活时间,再给他们找到活干。就是塞到夜里。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每次通货膨胀几乎传不到底层去......”被强行塞到夜里生存的第三空间的工人,更像是未来生活的预警,发人深省。
在揭示问题的同时,小说还展现了人性美好的一面,主人公老刀生存在城市底层,任劳任怨,善良坚韧,他为了捡来的孤女能够上幼儿园,冒险接私活传信,看到邻居为了取暖费争吵,慷慨解囊,从得来不易的佣金中抽取一万帮助她们,老刀平凡,却拥有着不平凡的心。
不仅仅是折叠的城市,更是折叠的人生,这部《北京折叠》没有华丽的渲染,只是静静矗立在那里,不喧哗,自有声,亦如郝景芳本人一样端庄而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