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个收获
1.本书的译序、目录、作者序言都是有一定结构的。
(1)译序作者郝明义采用的是故事——感受——行动,类似成人学习理论中的体验理论:体验、认知、理论循环。
(2)目录的结构是,以第二篇分析阅读为核心篇章,第一章讲的是分析阅读的前提准备,第二章是分析阅读的技术分析,第三章是分析阅读的相关应用,第四章是分析阅读的高级阶段。
(3)序言中作者主要说明了第二版重新编写与编排的原因。原因之一是要到达阅读的所有目的,必须在读不同书籍时采用适当的不同的速度;原因之二是指导阅读的层次仍逗留在初级水平;原因之三是作者有了重写书的动机,如有了“如何阅读”的新观点、对复杂的阅读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等;原因之四是为了强调阅读的艺术,并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阅读是技术乘以态度的组合。
本书第一章用投手→球→捕手过程来比喻作者→书→读者的过程。其中不断的强调主动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情;如果阅读时越主动,收获就会越大。
主动的阅读包含了主动的态度、思考的能力和阅读的技巧。
如何更加主动阅读的具体做法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在看书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自己分析之后给出答案,再在书中应用与验证。
3.本书的目的是使”阅读的人“增进理解力。那么什么是”理解“呢?易仁永澄老师提到”理解“包括了四个过程:体验、感受、思考、应用与验证。真正的理解是能够举一反三,不但知道有这一回事,还能够知其所以然。
4.读书时,要先明确自己看这本书的目标,避免以为读的多就是读的好的错误。
书中提到阅读的目标有三:一是娱乐消遣,二是获得资讯,三是增进理解力。
其中,只有为增进理解力的阅读才算是真正的阅读。在11页作者为阅读的艺术下了一个定义:
这是一个凭借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你的头脑会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理解。而会产生这种结果的运作技巧,就是由许多不同活动所组合成的阅读的艺术。
二、三个感受
1.作者在序言中提出“读书应如金字塔——基础厚实,顶端尖锐”。我们在阅读时如果对某一领域感兴趣,一定要找到该领域最经典的著作来啃,反复啃透,形成这个领域的知识框架之后,再去看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就很好理解了。
大神易仁永澄也是这么做的。这本阅读圣经,大神在几年之内反复看了十几遍,不断的思考应用之后,现在完全融会贯通了。
2.易仁永澄在活动一开始提到参加这个活动的四种水平的要求。我最一开始是按最低要求来做,听听分享,跟着看看书,但是没有及时的写作业与感受。感觉自己听完看完只是大概知道这本书在讲些什么,但是这本书、这个活动跟自己并没有产生很强的联系。
现在开始要以最高标准来跟上大神的步伐,因为人不能总以最低标准要要求自己,这样自己的能力只能一直在很low的水平了。
3.要把这本书当成阅读领域的专业书来读,该圈画备注的地方就动笔写,改掉看书的怪癖——看完的书跟新的一样。在书上通过写写画画与作者交流,想从书中知道的越多,思考的越多,从中收获也越大。
三、两个改变
1.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从今天开始认真补作业。
2.阅读的时候保持敏锐,在书中圈画备注。
四、一个行动
1.找志勇哥互相监督,好好补阅读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