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开始学习新传专业知识,就宛如掉进了一个无底洞,数不清的概念事件应接不暇的涌入我的脑海,我似乎都听说过,但却像在刷短视频一样,对每一个议题只留存下了瞬时记忆。有没有什么清单、盘点、线索可以把这些备受新传人关注的议题串联起来?
直到我看见了这本书——《新闻业:批判的议题》它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个“新传事件目录”,或许未来我可以针对其中不同的议题继续阅读更多书籍,就像是结绳记事一般,在同一议题下用同一根绳子,打上一个个带有自我感悟的绳结。
这次我想先谈谈书中五大议题的前两个中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新闻业发展历史中经久不衰的议题、新闻业与民主。
一、发展历史
在新闻业发展历史进程中有些议题的讨论是历久弥新的。
就像“名流新闻”,有关其演变而来的娱乐新闻时至今日公众仍在热此不疲地追赶着。名流明星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聚光灯下,今天又有谁出新专辑、明天谁的演唱会即将开幕……在此议题下我们会看到新闻业对娱乐性的不断界定,与文化政治的发展进程。
阅读到“民权政党”议题时我还在好奇为何它不属于新闻民主的分类?很快我就揭晓了谜底,在此部分,议题对象是新闻业与政治主体,这一政治主体所特指含种族意识、对民权运动有发起作用的民权政党。以文中提到的“黑豹党”为例,初期,黑豹党们积极创立自己的政党媒体,构建正面的媒介形象,他们在媒体上高喊着“黑人力量”,甚至一度垄断媒体。然而黑豹党们显然忽略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其背后的权力者是谁——这最终导致了白人将“黑豹党”定为必须根除的问题。回到刚才的问题,“民权政党”议题无关黑白种族的民主民权,而是在讨论新闻业的斗争性要与政治当局保持距离、相望而行。
二、人民民主
新闻对人民民主起到窗口、天平甚至检举的作用,自新闻诞生以来被称为"民主的第四权",这是因为新闻媒体在民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书中在“舆论的表达”这一议题时谈到,媒体往往会例行公事般通过街头民意访问传达公民的声音,但这种表达方式只是人们关于舆论的一种“印象”,“印象”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公众的意见,这是因为舆论被看作是我们这些市民思考和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当它与我们自身的生活和目标发生交叠时,我们便会形成对它的“印象” 。
也就是说,即便是对于那些依赖舆论知识的新闻工作者和政治家来说,他们对舆论的理解也并非来自于科学和方法。甚至因为媒体的可剪辑操作,街头采访沦为媒体设置公共议题的素材。他们认识的舆论更多地是从传播个人自身的利益、感知与环境中过滤出来的。
这一观点同时令我反思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是否彻底?建立非媒介的多种民意反馈通道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