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入门的时候会看各种大神的训练计划和动作视频,模仿大神的训练以及饮食计划。但是真正深入研究后就会发现大神的训练方式根本就不适合你,然而事实上不仅如此,甚至流行的训练方式都不一定是你的菜。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从一个流行的指标BMI说起。
虽然对于健身的人群来说,BMI避开瘦体重成分来直接计算人体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算法是毫无参考价值的,但是要知道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瘦体重比并不是那么高,因此BMI对于一个人的体型判断是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的。然而BMI这个公式的发明却要回溯到19世纪了,虽然不同体型的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进行过修正,但是这个标准的计算方式却从来没变,都是通过统计学公式计算出来的,准确的说是“平均”出来的——想知道你体型是胖是瘦?和其他人平均出的胖瘦值对比一下就知道了。然而利用平均值得出的缺陷我们每个人也知道了,这个公式并不适用于健身人群,无论再怎么统计,健身人群在庞大的基数面前都是小数,因此平均出来的数据对我们来说并不友好。
同理,对于健身人群来说其他数据和公式依然是这个道理,根据他人健身的平均值得出的“最佳值”真的适合你吗?多个研究证明每组动作做8-12个对肌肉生长的刺激度最高,但是事实上无论怎么统计,仍然有偏离这个数值的数据存在。就像BMI适用于大部分普通人一样,8-12个刺激度最高的适用性也只是针对大部分人。8-12个对自己是不是适用我们依然无从得知。
再举一个例子,老炮都知道深蹲和硬拉是没有所谓的“标准动作”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动作。由于每个人的身高,腿长,关节活动度等情况不同,深蹲和硬拉的动作都是因人而异的,事实上只要符合这个人的人体结构和发力方式,这个动作就是他自己的“标准动作”。说到这里,你可能意识到本文的意思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适配的一套训练方案,不论是动作形式还是次数,平均值得出的只能作为一个参考。BMI算不出健身人群的体重,“最佳值”也不是所有人都适用,或许每个动作做6个一组对于你来说就是最适合肌肉生长的刺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