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6日 皮皮陈刚
【书中原句】
调整再调整:寻找目标,了解信念;勿固着于目标,执著于信念。
生涯决定的最后结果,是帮助人找到目标。矛盾的是,找到目标的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其他的目标、其他的学习经验。一个人固着于要追求的目标,就永远无法发现新的目标。这是做决定的两难。吉雷特认为,我们要改变对目标的态度。
新的态度是对目标保持一种“不确定”,让目标浮动。目标随时根据内外环境调整,会带动新的经验、新的信息、新的价值、新的观点。人与环境的匹配,书籍的特质固然得以适性发展,然而在吉雷特的观点中,此举正是阻绝了人类未知潜能的发展。
此说对信念的态度,一如对目标的态度:让信念浮动。信念主宰着人对目标的选择。然而,执著的信念就像有色眼镜,使一个人只能用单一的颜色去观察这个世界,虽然安全,却容易与新的社会脉动格格不入。吉雷特指出,一个人的未来取决于他(她)对未来的信念。他引用了两位学者的话,“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超越我们自认为的自己,除非我们不相信这些”(Harman & Rheingold,1984,P.16)。一个人今日的抉择,不只是决定了未来,也反映出其对未来的信念。
这种对目标调整再调整的历程,启动了心智能力中的反思力、幻想力与创造力,这是未来新的生涯决定技能。“滚石不生苔”,在吉雷特的概念里得到了最佳的诠释。
【核心概念】
调整再调整:寻找目标,了解信念;勿固着于目标,执著于信念。
【个人体验】
当我们按照暨定的方向或信念发展,去实现某一个生涯目标时,可能会有一种笃定,但也可能因此失去了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今时今日,发展的机遇其实可能来得快,如果固着于某个信念或目标,就会错过这样的机遇。然而有的时候,人生真的不是有一个目标就可以的,在我们发展的过程当中,有可能逐渐厘清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从而变更目标,或者时移世易,目标不得不发生改变。同样存在的还有信念。信念这种东西,在很多时候是可以给人鼓舞的,同时我们也得意识到,信念如果过时了的话,就变成了限制性信念,反倒可能阻碍我们的发展。
2年多前,当我刚开始学习青少年生涯规划的课程时,我没有想到自己的职业生涯方向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现在的我已经走上了(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师的道路,离开了传统的就业跑道,有了自己特别特别喜欢的发展轨迹。感觉路越走越宽了,也越走越欢喜。
随着时世的发展,目标也可以调整,信念也可以调整。真正不必调整的,应该是那些存在于我们价值观里的东西吧。除去死生无大事,目标信念皆可移。
【行动指引】
放下对目标和信念的执着,去寻找、去发展生命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