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跟一位家长聊孩子的情况。孩子有些特殊,上课一直在玩,高兴了还会嗷嗷地叫两声。叫回答问题的时候,绝对不会站起来回答,要么在座位上直接说,要么就干脆咬紧牙关,闭口不答了。作业呢,要么不写,要么磨蹭到很晚,家长也很头疼,说道:“一看他写作业就能气到吐血!”课间就更麻烦,一下课就各种折腾,疯跑算轻的,最常干的事儿就是打架,打人,每天放学妈妈陪着一块儿给同学道歉是常事儿。类似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只有你想不到的,绝对没有这个宝贝儿折腾不出来的。
遇见这样的孩子,大概是每位老师的噩梦吧!曾几何时我也饱受这样的困扰,常常做梦都会梦见这些孩子,气到大哭,气到胸口痛!第二天上班却又继续这样,再被气哭,再被气到胸口痛。用一个俗语“按下葫芦起了瓢!”简直再恰当不过了。每天马不停蹄地解决这些小家伙们惹出的各种乱子,不累就怪了。效果呢?没有?或者说这个效果和你的付出的辛苦相比完全不值一提更合适。然后就是无限的死循环,然后就是你的无奈,放弃吧?当老师的是绝对无法忍受的,不放弃呢?还真没啥办法。只能自叹命苦,暗暗发誓,下辈子说啥也不当老师了。
所以呢,又回到了我们的焦点解决上来了。关注问题,你只会收获越来越多的问题。那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呢?
英国诗人莱昂纳德·科恩的一句诗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答案。“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让我们来看一下文章开头的这个孩子,上课不听讲,是一节课不听讲吗?有没有例外的时候呢?作业呢?有没有主动完成的时候呢?课间呢?有没有安静的时候呢?我想答案是一定的,所有的看似习以为常中,都有那么一两次的例外。那这些例外就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好契机!
但同时我们要记住一点,例外,就是例外而已,并不等于是优点。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受闪光点理论的影响,一个孩子,他学习不好,但是他劳动好,我们就努力让他去劳动,创造机会让他去劳动,结果,劳动这块优势越来越强,学习越来越差,因为我们不可否认一点,人的总能量是有限的,这件事做得多了,另外的事就一定做得少了。指望一个孩子靠内在的自省力学会将劳动中的优秀品质迁移到学习上来,太难,这是我第一个要提醒老师们的地方。
再者,在寻求例外的时候,也真心地期待我们的老师们多跟园丁们学习学习,万物皆有自己的生长周期,孩子当然也不能例外,我们现在的理论上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可以掌握这样的技能,但这些只是理论上的绝大多数的案例而已,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来自于不同的原生家庭,每个原生家庭所能给予孩子的都是不同的,这也是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为什么要家访、要多了解学生的原因,只有在真正了解孩子的情况后,才能真正做出有效的办法帮助孩子茁壮成长。记得自己刚上班不久曾经教过的一个孩子,每天,我都在思考,怎么会有这么懒的孩子,几乎就没写过作业,写了也是满是油污,又丑又脏,但是我到现在也不能忘记第一次去他们家的场景,破败的小平房,一个小黑屋,两张单人床,三台电脑,孩子的父母带着老二住在一张单人床上,孩子跟叔叔挤在一张单人床上,三台电脑形成了一个小网吧,如果有人包夜,孩子就得在椅子上睡觉。很难想象十年前的北京竟然还有这样的存在,但的确是存在了。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孩子能够每天坚持来上学就是最伟大的事情了!之后的日子,我开始愿意去跟这个脏兮兮的小男孩聊天,也会买一些东西给他吃,他说愿意在学校多待一会写作业,在我不着急回单位宿舍的时候,我就陪着他一起写作业......在后来的一次参加培训的时候,老师说:“相信所有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他所处环境下最好的表现。”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了这个孩子的脸。我想,如果我是他,应该不会能够每天坚持来学校了吧?这就是他的例外,不是优点,不是闪光点,但足够让老师的爱的阳光洒进他的心灵了。静待花开,不是傻等着,而是去观察、去了解、去浇水、去施肥、去捉虫、去寻找可以投进阳光的地方。
后记:陪娃上课的等待时间,中间因为娃娃的喝水、上厕所断续过很多次,洋洋洒洒地写下了这许多,有感而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