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既是对写作将近2个月的一次小结,也是对写作这个习惯的一次检视。
自9月19日开通公众号,9月23日写下第一篇文章之后,时间已经过去2个月。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一共写了10篇文章,共计2.5w字,平均下来,每周保持1篇更新,这个目标刚好符合预期。
写作之初,没定太高的目标,比如说每天一篇或者每周几篇,每篇达到多少字等等,因为知道自己做不到,如果太过于苛求,反而不利于习惯养成,索性就定个最低要求:尽量保证每周更新1篇文章。
虽然没定很高的目标,但是期望却不小,这是大多数人开始一项新的行动时,容易犯的老毛病,显然,我也没能幸免。
自认为凭借之前读书时的些许文字功底,写作这件事不过如此,不会有多难的。当写下第一篇文章时,便毫不犹豫地向简书首页投稿,然后坐等编辑审核收录,结果,被拒稿了, 那种感觉,就像一个正在做美梦的人被人泼了一盆冷水。
人总是喜欢高估自己,之所以会高估,一是因为没能客观认识自己,二是没能客观认识事物。具体到写作上,我高估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我低估了简书上其他人的写作能力。
大多数人在开始一项行动时,往往对自己和即将进行的行动缺乏客观认识,一旦结果与预期不符,就要面临痛苦的两难选择:是咬咬牙继续坚持?还是自我安慰地悄然放弃?很多人会默默地选择后者。
接二连三的投稿被拒后,面临着跟大多数人一样的境地,因为缺乏正向反馈,心情失落在所难免,不过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是过于追求和看重一项行动的结果,这是犯了典型的表现主义错误。
所谓的表现主义,就是在开展一项行动或任务的过程中,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
在重新思考了写作目的之后,逐渐降低对写作结果的期待,专注于思考与写作本身,之前的那种失落渐渐不复存在。
有时候承认自己的不足,反而是进步的开始。
写作之初,原本打算学别人写非虚构类的文章,写过几篇之后,才知道自己功力不够,因为缺乏足够的输入,很多自以为是的思考其实都只不过是对他人观点的另一种重复而已。
甚至有些过时的观点或论据时不时的出现在文章中而不自知,其中之一就是马斯洛需求理论,这多少有点尴尬,虽然这算不上是多大的错误,但于己于读者其实并没多大的用处。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自己开始写作的原因吗?
所写的10来篇文章中,各种话题都有涉及到。有关于饮食健康的,有关于投资理财的,有关于习惯养成的,还有关于沟通的,还有一篇非虚构的故事。
通过对以上各种话题的尝试,才发现自己既不会说理(非虚构),也不太擅长讲故事(虚构),原来自己在写作上是丝毫没有优势的。正因为有以上不足,有如此诸多的问题,所以才要通过养成习惯来慢慢提高。
除了认识到自己写作能力尚需提高外,对写作本身也有了新的认识。
写作人人都会,只需要把自己内心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即可。但要写的好的话,却并不容易。
一来,如果是非虚构写作,除了要求作者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之外,还需要作者积累足够多的素材论据,否则文章出来后往往不是太片面,就是不够客观。
二来,如果是虚构写作,除了基本的想象能力之外,文章构思及语言修辞也是十分重要的。否则文章出来后,故事平平,语言空洞,毫无吸引力可言。
写作,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如果写作者对写作本身认识不够的话,他可能写了很长时间,写作能力都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那么,如何在持续写作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想到了近期反复看到和听到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刻意练习。
我相信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的。但前提是,我们需要全面认识写作,需要学会独立思考,需要不断地积累足够多的素材,这就是所谓的写作套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