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篇名为《“明码标价”的相亲,你为什么被拒绝?》的文章,里面讲了一个自认人清秀,海归,热爱生活,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女孩子一次惨痛的相亲失败经历。这次相亲没有一般的狗血情节,对象很靠谱,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能让人喜欢,聊下去就觉相见恨晚的人。两人都是海归,一个在新西兰待了8年,一个在澳洲生活了12年,都喜旅行,工作能力强。若单看各方面条件,简直天造地设一对,偏偏相亲结果完全不是那回事。那么问题出在哪呢?聊不来,接不住对方谈话的梗。
相亲时男孩从双方的共同喜好旅行聊起,说到纽约的百老汇,女孩只记得那里有好吃的吉野家;说起美食,男孩聊到Gordon Ramsay,女孩说泡椒鸡爪;谈论文学,男孩说喜欢村上春树描述在剑桥跑步的那段,女孩压根不知道,只能“哦哦哦”;谈到谈资,男孩问女孩投了哪股,女孩只是开了手机微店,股票压根不曾涉猎;说到业余爱好,男孩说跑步登山等户外运动,女孩说爱看好笑的综艺节目……
看完这篇文章,印象很深的是其中有一句话“爱情也分三六九等,有些人优秀到遥不可及,就算爱了,也觉得心虚,不如不爱”,那时有一点懂,又不是很懂。后来偶然知道了一位作家--傅真,去看了她的游记《最好金龟换酒》,对这话的理解才又深了一层。
此前我也看了不少游记,可从没有一本让人这么自惭形秽过,她是那么遥不可及,她的生活于我而言简直无法想象。《最好金龟换酒》主要讲的是傅真与丈夫毛铭基辞掉令人羡慕的高薪工作,从英国出发游历了拉丁美洲数十个国家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书开头她讲了自己面试投资银行时发生的一件趣事,和面试官不知怎么地聊到了济慈的诗,对方问她最喜欢哪首,她不假思索地说《A Thing of Beauty》,结果她刚背了前两句,他就接下去把整首诗背完了。不论是谁,遇到此情此景,都会有种“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之感吧。这实在是太幸运了,就好像电视剧小说中的浪漫情节终于也在现实生活中上演了一回,而主角还是自己。
看到这里,我脑海中下意识地搜索了一下济慈这个名字,可是很遗憾毫无所获,我应该压根就没听过。想着会不会是忘了,不死心地又去搜了一下,发现济慈原来是英国杰出的诗人之一,与雪莱、拜伦齐名,而此前我对他真的是一无所知。不过这也并不奇怪吧,就如书中傅真在危地马拉学西班牙语时有人问她香港是不是中国的首都以及泰国是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初闻只觉不可思议,可是想想也没什么不对的,世界这么大哪能什么都知道,那不成行走的百科全书了。就算是自己本国的事物,原本我们可能有机会了解到的,可谁又会对与自己的生活无关紧要之事太过上心呢?
济慈这里应该是看这本书时我对自己与傅真之间的文化差异第一次有所察觉,而后看到她所提及的各种电影书籍,譬如《子不语》、《斯普特尼克恋人》、《上学记》、《孤独星球》、《乌托邦》、《总统先生》、《玉米人》、《金银岛》、《沙滩小子》……,我才更加意识到我们之间隔得不止一点两点。她看的书籍电影涉猎多个国家及多种语言,也只有看到文中提及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时,我才敢说自己略知一二,有点印象。
傅真在英国生活多年,所接触到的人事物和生活在中国的我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尽管心里已有这种预期,可真正看这本书时还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有时你觉得和一个人只相差一点,事实上真的不止一点两点。两个人能否聊到一起去,或许就取决于这点吧。对傅真感兴趣是源于偶然看到一篇写她与丈夫浪漫爱情的文章,两个年轻人各自拿着一本《藏地牛皮书》在拉萨一间旅舍不期而遇,几番相处互生情愫,尽管各自已有既定人生轨道,后来还是跨越重重障碍在一起了,为此傅真还写了本书--《藏地白皮书》加以记述。是以就有了看完她三本书的想法,而后又因为种种原因最先看了《最好金龟换酒》。
此前我也幻想能有傅真那样的好运,能在未知的某时某地遇到自己生命中的毛铭基。可是现在我却很悲哀地突然意识到即便我遇到了这么一位优秀如他,可是我没有傅真那样的才华与经历又如何能让他倾心呢?所以说傅真与毛铭基相爱不是好运,只有遇见才算运气。尽管今后早已各有安排,可是相遇后他们每天记录心情的日记却不约而同地提及到了对方,言语中都是对对方的欣赏。这样的两个人,确实是刚刚好。
遇见怎样的人是每个人的运气,而能否相爱就又是另一回事了。哪有什么配不配得上,根本在于两个人思想是否在一个频道上,一个人说的话另一个人能否接上,甚至是欲言又止也能心领神会。
与傅真相比,我是如此平凡,可是与中美洲的大多数人相比我已是极大的幸运。那里许多人还在为吃穿发愁,只顾得上温饱,无暇其他。于是傅真说“看到他们生活的一个瞬间,或者是一生,而这一生或是一瞬间本来完全可能是属于我的。如果不是命运的操纵,那个背着柴火在雨中行走的女人很可能就是我自己。”所以你看,这世上总有人过的比你好,也有人生活糟糕到你无法想象。
眼前的一切不算很好,可是也不太差。若是知足,日子倒也快活。只愿可预见的未来有幸和傅真一般遇见一个人,阳光正好,而我们也是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