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博雅教育理念,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我校积极开发中秋节日课程,以“中秋月 · 团圆情”为主题,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通过读月、赏月、写月、研学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无限魅力。
9月27日上午,我校隆重举行“中秋”主题开放教学。解燕燕老师执教的语文课,“知明月,赏诗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感受古今中秋月团圆情。李蕾老师执教的音乐课,引导学生唱明月,念乡情,通过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彩云追月》感受中秋团圆的美好,通过学习歌曲《思乡曲》深切体会了远在他乡的游子浓浓的思乡情。由我执教的数学课,“品月饼,巧探究”,引导学生在欢度中秋中寻找数学问题,共同探究如何巧分月饼,引起学生极大的探究热情,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听完后我就想如果把这三节课融合成一节一个半小时的“大课”,由三节小课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中秋月团圆情。是否会更好呢?
现在我们绝大多数学校的课表上,各门学科都是“各自为阵”,学科间的藩篱很难打破。事实上,跨学科的课程形态已经在一些课改先行学校尝试,打破学科壁垒,形成知识和学科的融合,让学生用多学科的思维去理解知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百利而无一害。
传统的分科课程知识之间相互割裂,教学过程中大都关注改变的生成和知识的掌握,这些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想是否可以在语文、美术、数学、英语、音乐、信息等课程之间进行了初步探索,融合方式也由老师们自己决定和组合,可以一个老师在一节课上进行融合,也可以几个老师共上一节融合课。培养学生多学科思维,形成知识和能力的融合生成。